第4章 人間冷暖總反複(1)(1 / 1)

最是無情歲月,轉眼兩年過去。

隻問承畢立場,不問是非事理,本是高昌禍亂之根源。歲月流轉,高昌一分為二,劃地而治。

承家與畢家決裂,攜一國之君阮琋,擇高昌西北滄地而立,部分皇室宗親、朝廷重臣相隨而去,半壁的朝廷隨著阮琋而到了西滄,另起爐灶;畢家從皇室剩餘宗親擇了北久王之孫阮彥川為新君,重整朝堂,畢氏另擇一女迎入皇宮為後,皇後的位置依舊還是屬於畢家。兩方對外都自稱高昌。而其他各國為了方便區分,稱畢家把持的領地為高昌,承家的則稱為西滄。

自此之後,畢赫對於皇家的嘴臉稍微和氣了些,不再趾高氣揚。

畢家與承家東西對峙而令各自天下,爭鋒不止。高昌屢屢出兵,雖多次交鋒,因西滄險要無比,奈何不得,多敗少勝。

多事之秋,種種內憂,還有種種外患,任何一個環節出事,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一發不可收拾。

舉國之內長期積累的矛盾和風險進一步顯現,各族爭執,賦稅難收,貪腐交織,是為內憂;覃國、拉瓦爾人年年邊境鬧事,邊界糾紛不斷上升,不穩定因素增加,是為外患。尤其是邊境打劫掠人放火舉不勝舉,更是令高昌備受威脅。君不見覃國故意選擇在高昌與西滄交火之際耀武揚威,極盡挑釁之能事,如何邁過這道坎,是擺在畢赫兒子們麵前最大的考驗。如果繼續忍讓,覃國勢必得寸進尺,旁邊嘍囉小國隨時一擁而上,高昌在西北和南方將無立足之地;如果采取行動還擊,可能劍拔弩張,甚至引發大戰,當前國力不允,實在是舉棋不定。因為與承家的西北之戰,已經讓國內焦頭爛額。

已夠頭疼,本應集中精力解決,偏偏外部群狼環伺,烽煙四起,內外交迫。

高昌內部華族想要更多權利的渴求不斷增加,提出了日趨激烈的挑戰。在朝堂無法妥善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華族雖崇尚文獻禮儀,可也會借助暴力手段向朝廷發出抗議,另一方麵,朝廷為了減少高昌族與華族摩擦,在朝堂之上給予華族才華之人相當數量的官位,在一定照顧下,這又引起了高昌族的不滿。一邊是華族不斷要求更多權利,一邊是高昌門閥對於皇室照顧華族的不滿,謀殺層出不窮。

毫無疑問,是時機看看家中各子的本領,將來總歸需要交權給他們,該考驗考驗他們了。天下本就沒有什麼是垂手可得的美事,一場硬仗需要畢家的子弟去解決。

畢家上下共三十七子,過束發之齡的就有六子,他們各自羽翼漸豐,昔日情誼每況愈下,如今更是冰封三尺。各自母族背後勢力輔助爭奪,一直相互的克製忍讓,到如今,誰的克製老調再也無助於控製局勢。這已折射出畢家內部關係是何等不堪。

六子皆是出類拔萃,出師領兵帶將,入朝安定百官,可家主之位隻有一個,能者方可居之。

畢洹、畢澈,畢澤皆是嵐氏所出。畢洹閑靜深遠,畢澈性情怯懦,畢澤氣量寬宏。嵐氏是畢赫發妻,眼光獨到,手腕過人,一直以來支持畢赫宏圖霸業,畢赫身邊親信將領大都追隨其嵐夫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