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你可以改變世界(1 / 1)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百年之後,讀梁任公這段雄文,依舊心潮澎湃,不能自已。鳳凰博報據此文稍加改動,以“青年中國說”為題邀名家校園演講,雖略有盜版之嫌,但純為公益,無私心,且精神上繼承任公之衣缽,亦無不可。

回首這30場活動,可謂步步艱辛,而今結集出版,作為操盤手,我百感交集。

活動緣起2011。時任鳳凰網核心項目部總監李小鳴、博報主編吳德強提出邀請鳳凰名家到高校演講,並大力推動,冥思苦想、激烈討論後,決定以“青年中國說”為主題,啟動這個項目。

我們所做,是攜手最頂尖鳳凰名博,走進全國各大高校講堂。聽中國青年最真實的聲音,談中國青年最想知道的話題。鳳凰名博與青年學子麵對麵,探討中國未來一代最關注的熱點,分享青年一代成長的喜悅與煩惱。

於鳳凰網而言,進校園固然有推廣自身品牌的目的,但更多是踐行社會責任,傳播理想與價值。鳳凰的理念,是有風骨、敢擔當,鳳凰的定位是中華情懷、全球視野,以此為綱,傳播的必然是有利於青年成長的正能量,有利於國家發展的理性建議。

“青年中國說”係列演講的進行,遭遇了種種波折。我們受到了來自多方的壓力和阻撓,活動幾次險些被叫停。

正因為波折,才有了堅守;正因為堅守,才有了今天的這本書。

這30場活動的嘉賓,有閭丘露薇、馬鼎盛、邱震海等鳳凰名嘴,有朱大可、賀衛方、章立凡、馬勇、秦暉等著述甚豐的學者,有楊恒均、鄢烈山、章文、笑蜀等思想活躍、有銳氣的名博,也有英國駐華大使吳思田、前以色列駐華大使安泰毅等外國駐華使節。可謂兼容並包、思想自由。

演講的話題,涉及政治、國際、軍事、曆史、文化、教育,和鳳凰博報的家國情懷別無二致。我們不追求絢麗的舞台,也不追求轟動效應,隻是希望讓高校的同學們認真地聽兩個小時,有思考,有啟迪,有互動。

這些演講,每場上座率都是90%以上,多數場次擠得水泄不通;平均每場都有400條以上的微博互動,平均每場活動的線上專題有100萬獨立用戶訪問。毫不誇張地說,這30場活動影響了數千萬人。

整個活動下來,我們的演講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西安、南京、澳門等城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複旦大學、西安交大、南京大學等高校都留下了青年中國說的印記。

整個係列活動,最令我們感動的是一個個活力四射的青年學子,他們求知的目光,他們睿智的提問,他們對時局的關切,都讓我們感到不虛此行,從中受益良多。例如:

中山大學學子問鳳凰衛視主持人邱震海先生:“您認為中國的外交,在釣魚島問題還有南海問題上,如何才能在軟弱和咄咄逼人之間找到一種平衡?”

南開大學學子問曆史學者馬勇先生:“什麼是憲政時代?您認為北洋是憲政時代,那您認為現在是憲政時代嗎?”

深圳大學學子問曆史學者章立凡先生:“我們在場坐的這些,現在聽了這些講座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的話,現在坐的這些人,二十年後、三十年後又是站在中國的權力位置上麵,他們會不會又陷入這個循環,又使得這個社會變成這樣,這個根源在哪裏?”

是啊,根源在哪裏?我們總說一切為了孩子,總說青年是未來的希望。可是,如果孩子不能自由成長,如果青年不能獨立思考,如果夢想的翅膀還很軟弱就被暴風雨所打爛,一切都將淪為虛幻。

我們活動的主題是“青年中國說”,副題為“你可以改變世界”。然而,我們無法估量,兩年30場校園演講可以改變多少人,我們也從不敢奢望通過幾場講座就可以改變世界。或許,一場演講隻是讓某幾位同學精神振奮,第二天又一切如常。但我們相信,一定有人從中受到啟迪,把追求自由、平等、公正的種子播撒在自己心靈深處。而隨著更多類似校園公益活動的開展,將有利於高校的學術自由,有利於學生的全麵、健康成長。

或許,我們真的無法改變世界,我們能做的,隻是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其實是最難的。

鳳凰博報總監王衝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