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2)

山中陰寒,非常人可以久滯。

不知何處來的風,不知吹往何處,隻聽見風壓草聲,樹葉相互摩挲,沙沙不停。

此時尤要緊張,隻因猛獸多在風緊刹那掩聲出擊,一不小心便是命歸黃泉之局。進山之人常說風從虎勢雲從龍形,實是猛虎深諳此道,常裹挾強風衝襲,駭人聽聞。

一個身形瘦削的少年,斜肩裹著獸皮作獵戶打扮,正小心翼翼地在深山之中穿梭前行。

此際林中霧靄朦朧,水汽甚重。幽幽草叢之中不知名的蟲兒時而啾鳴,時而蟄伏,像是呼應著此人時而彎腰時而挺身的模樣。

愈往深處去,霧靄如幕遮蔽,將灑落下來的陽光分割成一束束,穿過樹葉之間的間隙落到他的臉上,不時閃耀。

於是他將身子埋得更低了。

在幽深的叢林間穿梭,他那張被陽光間或照耀到的臉,無疑會是晨間饑餓的猛獸最容易發現的目標。

長久打獵入山的漢子麵龐粗礪且黑,而他卻俊臉如玉,深山之中更顯透亮,這般麵相,不僅山中難見,俗世中的尋常人家都很稀有。

若說是富貴人家出來遊獵的,才不會孤身犯險,更不會來這種小山尋獵,進老山的人,誰不是為了吃這山裏的飯?

這少年乃是山外的村民,姓蘇名文秀,字允武。

名字是村裏老書匠取的,老先生是從縣學退下來的教習,六藝全通。他給蘇文秀起這個名時蘇家人老大不願,偏不敢得罪先生,好在是先生察言觀色,大大方方又賜下了個表字允武。

蘇家人很是歡喜,初時天天以“允武”喚兒,可日子久了,反覺還是秀秀比較順口。

此後全村都喚他秀秀。

許是因為如此,蘇文秀雖是獵戶出生,卻早早跟隨了老先生學文。老先生常言文秀者,文秀也,大筆一揮寫了封薦書,推薦進了縣學,免考童試成了秀才。

今日是蘇文秀回鄉省親的第三日,他師從老先生,自然亦是六藝全通,更加上家中乃是獵戶,尤擅獵術。

縣學的騎射場根本無法滿足蘇文秀,他心中技癢,這才在今日入山打獵。此時距他入山已有些時辰,早已過了山腰入了老林,就是經驗老辣的獵手,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在這種環境下絲毫無傷。

此山雖是小山,可也曾傳言有一隻白毛大蟲在此盤踞稱王。

蘇文秀的後腰皮袋幹癟,想是未獵到動物,這才冒險前往山峰老林……

不知何時,林中風聲漸巨,形成嘯聲。蘇文秀心中微凜,背後忽有一道涼意直衝後腦,全身肌肉都在一瞬間緊在一起。

他噎了口口水,抬頭望向上空,先行排除最易忽視卻最有危險的天空。

霧靄重重,即便是強風而至,也難以吹散分毫,隻聽見風葉相交,嘩嘩而響。撲麵而至的風低嘯著從蘇文秀身邊吹過,目及遠方深處,似有一龐然大物緩緩移動而來。

低矮的草叢之中驀然發出梭梭之聲,愈急愈近。

蘇文秀卻是不急不慢,緩緩抽弓搭箭,同時單膝跪地保持身姿穩定。

風嘯烈烈,蘇文秀目光如炬,瞬間鎖定住了目標,手中翎箭瞬間飛攢而出,尖銳的箭頭劈開風幕,“嗖”地一聲射中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