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篇第6章第2節真誠換真心

有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在美國西部的一個小鎮,少女安妮由於受到嚴重碰撞,成了“植物人”,現代化的醫療手段無能為力,安妮醒來的希望極為渺小,她的父母悲痛欲絕,而安妮的朋友東妮每天都來到她的床前,抓住安妮的手,輕輕呼喚她的名字,仿佛在同一個正常的人娓娓而談,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奇跡終於出現了,真誠戰勝了死神,東妮的呼喚居然使安妮蘇醒過來了。

這是朋友之間的真誠而產生的奇妙的力量。茫茫人海,芸芸眾生,我們在生活中與朋友相處怎能缺少真誠?

美國心理學家諾爾曼?安德林在1968年曾設計過一張表,列出555個描寫人的形容詞,讓人們指出其中哪些人品最為人喜愛。結果表明,被人喜歡的選項中,位居前幾位的竟有6個是與“真誠”有關的,而在評價最低的人品中,虛偽居於首位。這說明了真誠的人能讓人產生一種安全感,從而受人歡迎;虛偽的人為人討厭,難結良友。

真誠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講老實話、做老實人、辦老實事,這是人與人之間關係親密的淵藪,也是社交場贏得人緣的根本。我們往往說誰有人格魅力,其實人格魅力的基點就是真誠,真誠待人是贏得人心、產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對待你的朋友心眼實一點、心誠一點,你將能得到更多與人合作的機會,從而獲得更多的成功幾率。

現代社會是一個發展迅速、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社會,不少人有社交的強烈願望,卻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其實,與人交往我們也主張有顆戒心,但對你相識的、基本可以信賴的朋友,應多一點真誠。如果我們互相戒備,見麵隻說“三分話”,這談不上是正常的交往,又何以能夠推心置腹、以誠相待呢?因此要想得到知心的朋友,首先得敞開自己的心懷,要講真話、實話,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以你的坦率換得朋友的赤誠和友愛。正如謝覺哉同誌在一首詩中寫道:“行經萬裏身猶健,曆盡千艱膽未寒。可有塵瑕須拂拭,敞開心扉給人看。”

翻譯家傅雷先生說:“我一生做事,總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繞圈子,躲躲閃閃,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實話實說,隻要態度誠懇、謙卑、恭敬,無論任何人都不會對你心存偏見。”由此可見,真誠是栽培友誼花朵的營養素,是美化社交環境的天然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自己開闊、大度、實在、真誠的言行打開對方心靈的大門,並在此基礎上並肩攜手,合作共事。

現代心理學證明,人思想深處既有內隱閉鎖的一麵,又有希望獲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的一麵:我們總是定向地對自己的知己朋友袒露熱誠,進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心靈的互動。其實,除我們的隱私,許多的東西皆可向人傾訴,沒有隱瞞的必要,朋友可在你誠實中感受到你的可信。

真誠的本質就是一種坦蕩、誠懇的發自於內心的待人接物態度,它的內涵不限於說真話,重要的是一種內在的品質。

一個人想在事業上飛黃騰達就必須有過人之處,就應該是:胸懷坦蕩,光明磊落,以誠心為本,做一個正直的創業者。

坦蕩磊落,本於正,本於誠。坦率誠摯的準則是公正,而正直的保證又是坦誠。在公正忠誠基礎上的直言勸諫才能直而不狡、鳴而不詭、勸而不害;誠信更是交友的基本原則,隻有常懷一顆真誠的心,才能充分地擴展人際合作關係,才會點旺人氣,為將來的事業打下基礎。

唐武則天時,狄仁傑應召回京,被任命為宰相,與當朝宰相婁師德共同輔政,他並不知道自己是婁師德全力推薦的,相反他總覺得是婁師德從中作梗,甚至懷疑前一段時間自己所受的遭遇也是與婁師德有關,因此,他常在武則天麵前指責婁師德的不是。對此武則天大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