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章攤上大事了(2 / 2)

蘇宜晴不由得暗道,看來有錢人到哪裏都是可以享受的。

住了兩天,舒舒服服泡了個溫泉澡,呼吸著山裏特有帶著濕氣的空氣,放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涼意,感覺全身毛孔都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非常舒服。

莊子是修建在山邊,後邊有一條小路可以上山,采摘漫山遍野的野花野果,也很是愜意。

然而這樣輕鬆的日子才過來兩日,一道聖旨突然下到了莊子裏。

有聖旨莊子裏的人都很惶恐,蘇宜晴心裏也是驚詫異常的,聖旨是召她進宮。

若不是傳旨之人中有蘇大老爺,蘇宜晴幾乎都要懷疑是不是有人假傳聖旨了,莫名其妙為什麼會突然召她入宮?她或封郡主之後還沒進過宮呢,而且聖旨上說即可出發,不得耽誤,她連衣裳都沒有來得及換就得走。

中途她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跟蘇大老爺說一句話,一群太監圍繞,也不好問,隻見蘇大老爺麵色陰沉,便覺得絕不是什麼好事。

到了宮中蘇大老爺被領往別處,她則被帶到一間宮殿外。

太監高聲道:“寧福郡主到。”

裏麵傳來一個字,“宣寧福郡主覲見。”

越過重重帷幔,蘇宜晴進到內殿,隻見一溜煙的美人,全都衣飾華貴,這美婦穿著朱紅色紋九鳳花裙,梳朝鳳髻,滿頭珠翠中一根粗粗的九尾鳳簪尤為起眼。

這是當今皇帝的生母陳太後,這陳太後出身低微,本是一個侍茶宮女,因一次意外被喝醉了的皇帝寵幸了,隻一夜就有了身孕,並且一舉得男,然而因為身份低微,本人也不得寵,省下兒子之後也不過是晉升為才人,先帝也沒有在看她一眼。

有兒子卻沒有寵愛,在後宮之中被人欺淩是肯定的了,但也因為身份低微,沒有被人趕盡殺絕的價值,先帝兒子眾多,沒有人必要對付這樣一對母子,結果反而在鷸蚌相爭之下漁翁得利了。

之前李嬤嬤隱晦的提起過這個陳太後的性情,跟多年媳婦熬成婆的一個道理,過得慘兮兮的婦人,一朝得誌,就想要把早年受的委屈給還回來,早年身份低微,現在變尊貴了,更是時時擺架子,經常插手後宮事宜,也因為出身低微,見識淺薄,不時會鬧點笑話,當然她也不是心靈扭曲到極點的惡毒婦人,就想耍耍威風,並沒有害人之心,這點笑話無傷大雅。

李嬤嬤交代,見到陳太後時,別的不說,態度必須謙卑恭順,要順著老人家的話來說,萬萬不能頂撞更不能反駁,大事小事必須先忍著,陳太後做得糊塗事多了,私底下皇帝和皇後都會有所補償的。

最明顯的就是陳太後娘家的那些遠房侄女,女人發達之後都想要照顧娘家,陳太後想要把娘家侄女弄進宮裏來封個美人昭儀之類的,皇帝也很爽快答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三千粉黛,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隻是不怎麼親近這個美人,還把她安排在另一奉承得陳太後很開心的妃嬪旁邊,讓這兩人自個鬥去。

陳太後眼光不行,她看得上眼的根本就不是什麼聰明的,真正聰慧的看出皇帝對陳太後隻是礙於孝道麵子情,便也不湊上前去,免得陳太後做什麼糊塗事的時候被拉下水,幾個腦子不靈活性子也不怎麼好的湊一起,是非不斷,官司不斷,本該掌管後宮的皇後趁機推脫,把陳太後請出來斷案,陳太後哪有這種本事?幾次之後,陳太後自己就被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是非給弄煩了,自己覺得娘家侄女不行,弄到跟前沒有半點助力反而增加困擾。

弄進宮裏煩自己不成,就嫁到別家去,陳太後最近的喜好就是做媒,討她歡心的貼身宮女,娘家親戚等等想起那個就塞給那個王公大臣,就她自己的經驗,名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嫁的是個位高權重的,妾還可以扶正,就算不能扶正,生下兒子母憑子貴也能熬出頭。

這想法倒是跟那些妄想攀龍附鳳的淺薄女子一樣,皇帝皇後也樂得成全,位高權重的王公大臣那個不是三妻四妾的,多賞一個下去也沒什麼,頂多補償一下正室,給點賞賜,沒誥命的給個誥命,有誥命的升一級,並且表明態度,隻要人進門,當作一般妾侍對待即可,陳太後忘性大,不可能時時來追查,就算偶爾問道,你把那妾當菩薩一樣供起來,什麼事也不讓她做,誰能挑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