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與弱項,有的人顯現得較早,有的人顯現得較遲;有的人潛藏得很深;有的人很快就表現出來;有些人的某些智能能夠得到良好的開發;有些人的智能可能受到壓抑,甚至一生都沒有開發出來。而通過開發潛在的智能因素,會在某一方麵創造奇跡。
■相信自己是一隻高飛的鷹
在詩人和文豪中,很多人由於隻顧埋頭讀書,致使學習成績低下;在發明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中,不少人由於終日沉思,而學不好功課。
牛頓在學習時就總是思考數學問題,所以往往顯出發呆的樣子,連他的母親都認為他的腦子有點遲鈍,但他很會製造玩具式的機器。
許多成功學子因為發現了自己的潛能,並真正找到了挖掘自己潛能的方法,才走向了成功。宇宙中隻有一個角落你肯定能完善,那就是你自己。當你能夠運用自己的潛能去爭取地平線上可能出現的光彩奪目的東西時,你為什麼要坐在自己的角落裏?你要相信:自己是一隻鷹。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裏捉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
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散步、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幼鷹漸漸長大了,羽翼也豐滿了。
主人想把它訓練成鷹,可由於終日和雞在一起混,它已經和雞一樣,不知道自己還能飛。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崖頂上,一把將它扔了下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撲打翅膀,居然飛了起來!這時,它終於認識到自己生命的力量,展翅高飛翱翔天空,成為一隻真正的鷹。
相信自己是一隻鷹,你就能展翅高飛。
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測試(包括權威的評價)能夠衡量或預測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和成功的機率。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稟賦各異的個體,即使出生就有身體障礙的人,也會有特殊的才能及天賦。甚至你會發現最使你感到挫折的事,其實就是你最大的優點和才能。
隻要有機會和恰當的方法,每個人都能夠表現出自己的聰明才智,每個人都能夠取得成功,就看你以何種方式點燃自己智慧的亮點。就像外行人難以看出一堆貌不驚人的石頭有何特別之處,但眼光獨到的珠寶商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藏著價值百萬的珠寶。我們要像珠寶商人認識他們的寶石一樣了解我們自己。
前麵提到的大文豪司各特在班級裏是成績最差的,可是他一旦離開教室就顯示出自己卓越的活動能力。他的朋友都很崇拜他。他很愛讀書,讀的是各種小說和曆史故事,他講的故事很有趣,所以很多學生常常拿著零食,聚集到他的屋子裏來聽他講故事。
達爾文雖然學習不好,但善於觀察動植物,他曾寫過這樣一段話:“我從小就喜歡研究一草一木,曾經研究過為什麼樹葉到秋天會變紅。螞蟻、蜂、蟲之類都是我經常研究的對象。”有一次,由於他熱衷於化學實驗,曾遭到校長的訓斥:“你光搞這些東西,浪費時間,不好好學習課程,學習成績怎麼會好呢!”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讀書本來是人生的一大樂趣,也是青少年學習知識、豐富經驗的必經途徑。但現實中,卻有不少同學厭倦學習,越來越不想讀書,甚至把學習看成一種乏味的負擔;有的同學也想好好學習,但對某些科目缺少興趣,一到上這個科目的課時便覺得索然無味,無法集中精力,更別說提高學習成績了。
其實有句話叫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對一件事有了興趣時,想學好它了,便會全力以赴、以最大的熱情去做好它;而倘若對某件事沒有一點兒興趣,就會覺得沒有動力,缺少一種必勝的信念,自然,其結局也就可想而知。
學習動機是直接激勵人學習的內部動因。惟激發起強烈的學習動機,才能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動機產生於學習需要,產生於那些能成為推動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的學習需要。學習需要水平不同,學習動機的水平也不同。一個人若沒有正確的學習動機,沒有對學習內容的濃厚興趣,那他就不會努力學習,就不會對學習成功有所追求。
因此,要學好功課,首先要解決的是對課本的興趣問題,隻要對學習有了興趣,不愁成績上不去。要想對本身厭倦的東西產生濃厚而持久的興趣,當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無論如何,隻要你有信心,就一定行。
1.別強迫自己。
如果你在學習某種功課時,心情不好,自然就學不進去,學習的效率就不會高,久而久之,不對它厭煩才怪。
你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改變這種狀況:
(1)疲勞困倦時不要去學習你討厭的科目。
(2)心情不好時不要去學。
(3)飯後不要馬上看書。
(4)劇烈活動後別去看你不喜歡的書。
2.有點進步就給自己一點獎勵
對於最難的科目,你不能像對其他科目一樣苛刻要求,當你有了一點點的進步後,不妨及時給自己一點獎勵,以增加自己的成就感。慢慢地,你就能夠變沒興趣為有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