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學堂 野孩子(1 / 2)

“好了,今天的課到此結束,回家後要好好溫習,孩子們回去吧。”

傍晚,身著青衫的餘笑塵收起輕搖的紙扇,對著麵前的孩童們說完,轉身朝影壁的方向走了出去,待院子的孩子收拾好各自的書本紙筆,餘笑塵已站在門口負手而立,麵含微笑。

孩童們魚貫而出,三三兩兩在經過餘笑塵身邊時,都會行禮道,“謝夫子教導。”就算再頑皮的孩子,在其麵前也都會有所收斂,對這位夫子很是尊重。

當餘笑塵命仆人關上大門,回庭院中,眼睛掃過整個庭院,停留在了一個孩子的身上。見那孩子挽著粗麻的袖子,給自己的講桌除塵,摞起書本,架起清洗好的毛筆,正捧著筆洗,打算倒掉裏麵的汙水,餘笑塵淺笑的微微搖頭,“別再魚池裏洗了,去廚房,上回差點讓你把我的錦鯉給弄死。”

孩子動作很快,沒一會兒就抱著筆洗跑了回來,放下筆洗後,雙手虛握,對著餘笑塵執以弟子禮“老師!”

餘笑塵無奈的屈指在孩子的額頭彈了一下“叫舅舅!”

“母親說過,禮不可廢,而且...我...”孩童麵露倔強的神情。

餘笑塵一臉戲謔。“嘿,你什麼你,修兒還真是倔呢,那你就留堂吧,看你晚歸,姐姐會怎麼罰你。”

周以修:-_-!!!

“當真不叫?”

“舅舅。”

“這才對嘛,我既是你師,又是你親舅,天地君親師,我就占了其二,就該聽我的嘛。”

“我先回去了,晚了母親會責罵。”周以修深知自己這親舅的秉性,如果不順著,說不準真有可能被他給坑了。母親揮藤條時,他可不會幫自己半分的。

“今天初一了,讓勤伯送你回去,順便帶上本月的錢糧吧,交給你小子,我還不放心呢。”

“好,我這就去。”

一路小跑到側門時,被喚作勤伯的老者已經在車上候著了,周以修虛行一禮後,徑自上了另一邊車沿,勤伯也知少年不喜與人交談,回以微笑,揮鞭架起車來,就這樣,在夕陽下,周以修結束了一天的課業,跟著勤伯的車,離開了學堂。

大夏帝國百家並立,兼容並通,各州各郡都有官學,也不反對私學的存在,餘笑塵的學堂,就是私學,景陽城中最大的私立學堂,也是餘笑塵的別院,青磚黑瓦間種著紫竹幽蘭,透著淡淡靜雅。這裏與一般的私學不同,雖然也收學費,但對於貧苦人家的孩子,多半是減免的,因此也被稱之為寒門學堂。

當然,寒門學堂隻是坊間的說法,官方登記的名字叫做,笑堂門學。

帝國的教育製度,分為入學、拜師、出師三個階段。

所謂入學是指在孩童時期,六歲入學堂,習六藝,一般時間六年,天資聰慧的也有不少四年就完成了入學階段的。

之後根據自身所長或是喜好,選擇拜師,這裏的門道就很多了。不少人終其一生,都沒有一位老師的,並且拜師需要在師道院對學子身份進行核實,然後備檔文書。

一個人或許有很多教習夫子,但授業恩師就隻能有一位了。如果無法順利拜師,也可以在官學中學習,學成後亦可出師,隻是這類學子不能以某位大能的弟子自居,相當於少了一層背景。

出師看重個人天賦,能夠學成出師的人,已然有了授徒的權利,在帝國中也會有一定的地位。

沒有授業恩師,不表示沒辦法學習,不論官學或門學,依然會有教習夫子,教授更高級別的內容,不管是否有授業恩師,想學成出師帝國自有一套考科製度,隻要通過亦可得師道院認可。

在入學所教所授皆是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待到學子們收斂心性,日漸成熟之後,再進入更高的學府學習,有皇家的宮學,有各州府的官學,也有宗門所立的門學。

餘笑塵的門學,並非宗門所立,但是以他的背景,將學堂命名為門學,也不會有人找他麻煩,而且最與眾不同之處在於,這裏隻教導三藝,意味著在這裏上學的孩子,會在十歲左右,經由餘笑塵推薦進入官學或者其他私學,完成入學階段另外三藝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