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快樂人生源於自信與成功(1)(1 / 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依靠自己,相信自己,這是獨立個性的一種重要成分。"米歇爾·雷諾茲說道,"是它幫助那些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勇士奪得了桂冠。所有的偉大人物,所有那些在世界曆史上留下名聲的偉人,都因為這個共同的特征而屬於一個家庭。"

的確如此,如果有堅強的自信,往往能使平凡的男男女女做出驚人的事業來。膽怯和意誌不堅定的人即使有出眾的才幹、優良的天賦、高尚的品格,也終難成就偉大的事業。據說拿破侖親率軍隊作戰時,戰鬥力便會增強一倍。原來,軍隊的戰鬥力在很大程度上基於士兵對於統帥的敬仰和信心。如果統帥抱著懷疑、猶豫的態度,全軍便要混亂。拿破侖的自信和堅強,使他統率的每個士兵增加了戰鬥力。

與金錢、勢力、出身、親友相比,自信是更有力量的東西,是人們從事任何事業最可靠的資本。自信能排除各種障礙、克服種種困難,能使事業獲得完美的成功。自信心態者往往都承認自己的魅力和相信自己的能力,總是能夠大膽、沉著地處理各種棘手的問題,在外表看去,則比較開朗、活潑。

著名發明家愛迪生曾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阿基米德、居裏夫人、伽利略、張衡、竺可楨等曆史上廣為人知的科學家,他們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因為有遠大的誌向和非凡的自信心。一個人要想事業有成、做生活的強者,首先要敢想。敢想就是確立自己的目標,就要有所追求。不自信絕不敢想,連想都不敢想,當然談不上什麼成功了。著名數學家陳景潤,語言表達能力差,教書吃力,不合格。但他發現自己長於科研,於是增添了自信心,致力於數學的研究,後來終於成為著名的數學家。

其次是敢幹。隻是敢想還很不夠,目標隻停留在口頭上,無論如何也是不能實現的。一個自信心很強的人,必定是一個敢幹的人,敢於行動的人,他絕不會對生活持等待、觀望的消極態度,而喪失各種機遇。他會在行動中,實踐中展示自己的才華。當然這裏說的敢想、敢幹,都不是盲目的,更不是主觀主義的空想、蠻幹。德國精神學專家林德曼用親身實驗證明了這一點。1900年7月,林德曼獨自駕著一葉小舟駛進了波濤洶湧的大西洋,他在進行一項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心理學實驗,預備付出的代價是自己的生命。林德曼認為,一個人要對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體的健康。當時,德國舉國上下都關注著獨舟橫渡大西洋的悲壯冒險,已經有一百多名勇士相繼嚐試均遭失敗,無人生還。林德曼推斷,這些遇難者首先不是從肉體上敗下來的,主要是死於精神崩潰、恐慌與絕望。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他不顧親友的反對,親自進行了實驗。在航行中,林德曼遇到難以想像的困難,多次瀕臨死亡,他眼前甚至出現了幻覺,運動感覺也處於麻痹狀態,有時真有絕望之感。但是隻要這個念頭一出現,他馬上就大聲自責:懦夫!你想重蹈覆轍,葬身此地嗎?不,我一定能成功!終於,他勝利渡過了大西洋。

再次,是敢於麵對現實,不怕挫折。人的一生之中難免有些挫折。要想事業有成,就要敢於麵對現實,不怕挫折,不屈不撓,百折不回。隻有敢想、敢幹、敢於麵對現實而不怕挫折的人,才能事業有成,才是真正的強者。司馬遷繼承父誌當太史令,不料正在他著手編寫《史記》時,禍從天降,受"李陵之禍"的株連,被迫輟筆,但他矢誌不渝,忍辱負重,身受腐刑,幽而發憤,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寫成鴻篇巨著--《史記》。

然而,事實上有相當數量的人缺乏自信心,缺乏上進的勇氣,本來可能有十分的幹勁,也隻剩下五六分甚至更少了。長此以往,很難振作起來,成為一個被自卑感籠罩著的人。不但會延遲進步,甚至可能自暴自棄、破罐破摔,那將是很可怕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是外因和內因互相作用的結果。從外因說,可能是受到的貶抑性評價太多,缺少成功的機會,處境不良;從內因說,可能是自尊心受損,自信心下降,又缺乏自我調控的能力。比如說,一個孩子在班級中不被重視,在集體中沒有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或者在老師、家長麵前受到太多的批評、指責,甚至諷刺、挖苦,或者受到某種挫折(如考試成績差)後沒有應有的指導和具體幫助,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影響自信。而後,其表現不佳,又可能招致新的貶抑,形成惡性循環。

自信有神奇的力量

拿破侖·希爾講述過這樣一個生活案例:一位先生的妻子得了肺炎,當希爾趕到他家中時,他見到希爾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果我妻子死了,我將不相信有上帝存在。"

他請希爾來,是因為醫生已經對他說,她活不了了。

她把丈夫和兩個兒子叫到床邊,向他們道別。

希爾趕到之後,發現他在前廳中啜泣,兩個兒子則在盡量安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