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每天都保持好心情(6)(2 / 3)

"你真的這麼想的?"

"是的,夫人,你別見怪。我是想起來自己常去孤兒院,那兒的人可愛花了。他們愛看花,愛聞花。那兒都是活人,可這兒墓裏哪個是活著的?"

老夫人沒有做聲。她隻是小坐一會兒,默默地禱告了一番,沒留話便走了。守墓人後悔自己一番話太率直、太欠考慮,這會使她受不了的。

可是幾個月後,這位老婦人又忽然來訪,把守墓人驚得目瞪口呆:她這回是自己開車來的。

"我把花都給孤兒院的人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著,"你說得對,他們看到花可高興了,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轉了,醫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我覺得活著還有些用處。"

活著要對別人有些用處才能使人快活。因為隻有對他人有所奉獻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迷失

1844年,美國醫生威爾斯見到有人吸了笑氣猛地跌倒在地上竟毫無知覺。第二天他就吸入笑氣讓別人給他拔牙,結果很成功。經過多次試驗,1845年1月,威爾斯在波士頓一家醫院裏公開表演無痛麻醉拔牙手術。但是,由於麻醉不足,病人大喊疼痛。表演失敗了,威爾斯被指責為騙子,並被趕出了醫院。但是,他的青年助手莫頓仍然對麻醉的可能性深信不疑。他便向化學博士傑克遜請教,傑克遜建議他用乙醚試一試。莫頓受到啟發,結果大獲成功。消息很快傳遍了世界各地。從此,乙醚成了各個醫院手術室裏不可缺少的藥品。

不久,美國國會決定撥出10萬美元,獎勵這一轟動世界的發明者。然而,巨額獎金和顯赫的聲譽馬上在3個發明人中掀起了軒然大波。3個人都向法院提出了訴訟,聲稱自己才是麻醉劑的發明人,應得此專項獎。官司多年未了,彼此都煩惱不堪。最後,莫頓因狂怒跌倒而死;傑克遜成了至死未愈的精神病人;威爾斯精神崩潰後在紐約自盡。

麻醉劑的發明為全世界的人類驅走了肉體上的痛苦,但是精神上的不幸和苦難卻附著在發明人的心中。這一發明引發了3個發明人最頑固最可怕的疼痛金錢的"腫瘤"和虛榮的"癌變"。

肉體上的痛苦可以用麻醉劑來消除,但由名利、貪婪帶來的痛苦是無法消除的。

正確對待批評

讚美和肯定的話人們總是喜歡聽,可一聽到批評和否定的話,多數人的表情便是眉頭緊鎖,甚或是微現怒容。其實,當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時,就會知道批評有多麼難能可貴了。

俗話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明智,或毫無瑕疵,我們都有諸多的缺點,隻是自己不易察覺。批評就成了揭發這種缺點的一種好方法,我們不應當排斥它,反而應該歡迎它,惟有此我們才能臻於完美。

我們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別人的批評。批評我們的人或許存心不良,但是其批評的事實卻可能是真的。這時如果他們的批評能使我們改進,這樣對我們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而如果他們的批評是毫無根據的,純粹是一種誣蔑,我們大可不必去和他們爭辯,最好是一笑置之。

正確對待批評,對促進人的進步具有重大作用。麵對批評,正確的做法是虛心接受,認真改正。有的人由於自尊心太強,認為批評傷了自己的"麵子",對正確、中肯的批評聽不進去,持抵觸態度,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尊重客觀事實,別人批評你,你先不必賭氣,要完全撇開自己的主觀情緒,對事實和批評作一番評判。如果批評得對,你就要尊重事實,因為別人的批評是十分應該和必要的。同時,對你的錯誤,如果不聞不問,放任自流,你的錯誤不但得不到糾正,甚至會發展到更嚴重的程度;如果你怕一時失"麵子",而不聽從別人的批評,你的錯誤就會一直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