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每天都保持好心情(3)(1 / 3)

另一個女人是個普通的職員,生活簡單而平淡,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我將來有了錢啊……"同事們以為她一定會說買房子買車,她的回答卻令人們大吃一驚:"我就每天買一束鮮花回家!""你現在買不起嗎?"同事們笑著問。"當然不是,隻不過對於我目前的收入來說有些奢侈。"她也微笑著回答。一日,她在車站旁看見一個賣鮮花的鄉下人,他身邊的塑料桶裏放著好幾把康乃馨,她不由得停了下來。這些花估計是鄉下人批來的,又沒有門麵,所以花便宜得要命,一把才5元錢,如果是在花店,起碼要15元!於是她毫不猶豫地掏錢買了一把。

她興奮地把康乃馨捧回了家,在她的精心嗬護下這束花開了一個月。每隔兩三天,她就為花換一次水,再放一粒維生素C,據說這樣可以讓鮮花開放的時間更長一些。每當她和孩子一起做這一切的時候,都覺得特別開心。

還有一個女人是時尚一族,總喜歡穿著與眾不同。她的收入近五位數,但她卻很少買特別高檔的時裝。她找了一個手藝不錯的裁縫,自己到布店買一些不算貴但非常別致的料子,自己設計衣服的樣式。在一次清理舊東西時,一床舊的緞子被麵引起了她的興趣--這麼漂亮的被麵扔了怪可惜的,不如將它送到裁縫那裏做一件中式時裝。想不到效果出奇得好!她的"中式情結"由此一發不可收拾:她用小碎花的舊被套做了一件立領帶盤扣的風衣,她買了一塊紅緞子麵料稍許加工後,就讓她那件平淡無奇的黑長裙大為出彩……

三個不同的女人,三種不同的環境,卻有著一個相同之處。那就是,無論年齡大小,有錢還是沒錢,她們都在努力過更為精致的生活,她們從來都沒有放棄對幸福的追求。

最快樂的人並不是一切東西都是最好的,他們隻是充分利用了自己已有的東西而已。別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你就不會被幸福拋棄。

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是種境界。

水在流淌時是不擇道路的,樹在風中搖擺時是自在的,它們都懂得順其自然的道理,所以它們是快樂的。人難道就不懂嗎?當然不是。攀比之心,嫉妒之心,如同兩根棍子,在你的心中攪動,這時很難找到心緒的安寧。

其實何必呢?再美好的事物,結果都是一樣的--或好或壞、或高或低、或美或醜、或大或小,感覺上沒有什麼差別。不同的則是它的過程,在過程中享受奮鬥的愜意,那才是幸福的愉快的。這個過程就是境遇,一種無法抵抗的客觀現實,你隻能順其自然而為。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籽吧!好難看哪!"小和尚說。

"等天涼了。"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撒完草籽,跟著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要命了!草籽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

"沒關係!草籽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一大早小和尚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衝走了!"

"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說,"隨緣!"

半個多月過去了,原本光禿的地麵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

師父點點頭:"隨喜!"

其實,保持順其自然的心態,也許會收獲一份意外的驚喜。

當然,順其自然並非是消極的等待,順其自然並非是聽從命運的擺布,更正確地說,順其自然是尋求生命的平衡。誰能達到這種境界,誰的生活就美好,誰的生命就有質量。

不如讓很多事順其自然,你會發現你的內心會漸漸清朗,思想也會減輕許多負擔。

幸福是一種心態

比起成年人來,兒童可說是最懂得享受幸福的專家了。而那些懷有赤子之心的老年人,更可稱得上是一種天才。因為,能保持幸福精神是相當難得而寶貴的。因此,若想永遠幸福,我們絕對不可讓自己的精神變得衰老、遲鈍或疲倦,我們不可以失去純真。

伊麗莎白9歲的女兒對於"幸福是什麼?"的問題,曾經這麼回答。

有一天,伊麗莎白問她:"你幸福嗎?"

"是的,我很幸福。"她回答。

"經常都是幸福的嗎?"伊麗莎白再問道。

"對,我經常都是幸福的。"

"是什麼使你感覺幸福呢?"伊麗莎白繼續問道。

"是什麼我並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很幸福。"

"一定是有什麼事物才使得你幸福的吧!"伊麗莎自繼續追問著。

"是啊,我告訴你吧!我的夥伴們使我幸福,我喜歡他們。學校使我幸福,我喜歡上學,我喜歡我的老師。還有,我喜歡上教堂。我愛姐姐和弟弟,我也愛爸爸和媽媽,因為爸媽在我生病時關心我,爸媽是愛我的,而且對我很親切。"

這便是一個9歲的小女孩幸福的原因。在她的回答中,一切都已齊備了--和她玩耍的朋友(這是她的夥伴)、學校(這是她讀書的地方)、教堂(這是她做禮拜之處)、姐弟和父母(這是她以愛為中心的家庭生活圈)。這是具有極單純形態的幸福,而人們所謂的生活幸福亦莫不與這些因素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