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以_善_為本,惡意的謊言決不說(3)(2 / 3)

盡管她們還是半個老鄉,張小麗是湖南人,王海燕是湖北人。但不知什麼緣故,這兩個"美眉"一進公司就不怎麼合得來,好像暗地裏在較什麼勁,有時候更是公開鬧別扭,弄得樂天"兩女之間難為男",因為得罪哪一個美眉也不是,有時候還不免尷尬。

有一次,在中午短休的時候,張小麗與樂天聊天,說晚上要請他吃飯,問她有什麼喜事沒,她嬌嗔地對樂天說:"暫時保密。"王海燕恰好當時在場,把話聽得清清楚楚。待張小麗轉過身,她也走過來跟樂天搭訕,也說晚上請他吃飯,至於原因嘛,暫不相告。

你看,兩個美眉都同時要請樂天吃飯,答應誰好呢?幸好,那天晚上樂天女朋友約他到工人體育館聽音樂會,他以此為由,當她們倆同時在場的時候,宣布推掉她們倆的吃飯邀請。"兩位大小姐,本人今天另有美眉要奉陪,實在不敢抗命,改天我請你們倆吃飯。"幸好她們倆都知道樂天有女朋友,而且都見過他的女朋友,要不然,摻在她們倆中間,樂天麻煩更大。

有一天上午,樂天正埋頭工作,張小麗突然氣呼呼地走過來,說:"樂主任,你去告訴王海燕,我真受不了她!請她改改她的壞脾氣,不要老是在我麵前說蠢話,辦蠢事。"

樂天一時有些懵,更不知如何是好,於是稀裏糊塗地點點頭說:"好!我會幫你轉告的,有事好商量,不要急!"

答應下來後,樂天才發現這又是一道難題:轉告什麼呢?弄不好,雙方都得罪,還在她們中製造新的矛盾。樂天仔細地權衡這件事,希望能想個辦法使她們倆化幹戈為玉帛,老這樣也耽誤自己的時間呀!幸好,樂天是對她們倆都比較了解的人,畢竟接觸了這麼久,多少知道她們的症結所在。另外,步入社會後,觀人察己,樂天也有些社會經驗。如此這般,他想好了怎麼樣把張小麗的話轉告給王海燕。

還真見效,打那以後,張小麗遇到王海燕時,竟然發現她既和氣又有禮貌,與從前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張小麗感到很奇怪,還真的請樂天吃了飯,在飯桌上,她問:"樂天,你真神,怎麼跟她說的?效果這麼明顯!"

"你想知道嗎?再簡單不過!"

"你說呀,賣什麼關子!"

於是樂天笑著說:"我為你編造了一句謊言,我跟王海燕說:"有好多人稱讚你,尤其是張小麗,說你既溫柔又善良,蠻可愛的!""

張小麗聽樂天這麼一說,一下子愣住了,連忙端起茶杯呷茶。

樂天把準張小麗和王海燕之間關係的症結所在,並出於善意代張小麗編造了一句謊言,一下子就化掉了她們倆的夙怨。可見,一個善意的小謊言,也能解開發生在生活中的誤會。

10.不要將謊言變成惡意的欺騙

在生活中,往往不乏這樣一些人,他們為著一己小利而顏麵全無,謊話連篇,幹盡厚顏無恥之能事。這種人的惡意謊言一旦被拆穿,丟失的將是自己做人起碼的尊嚴和品性。

《詩經?巧言》中有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因臉上厚,而不知羞恥的人,為數不少;因"道行"深而不知羞恥的,則更多。無奈有人寫《厚黑學》,大談厚與黑的境界、關係。上天生人,給我們一張臉,而"厚"即在其中;給我們一顆心,而"黑"即在其中。厚,就是臉皮厚,有時是相對傳統的倫理道德而言,有時則是指政治家的手腕和商人的技巧;黑,就是心黑,是指為了個人的利益可以不顧一切,不擇手段。

春秋戰國時期那些政治家們的表演,就是最好的一例,所謂恬不知恥就是一切主張都成為了一種謀求發達的手段,或是一切手段都服務於一個目的,而不知手段與某個目的的矛盾,這個不知便是恥。一個人失去了廉恥心,就不配為人了。

在生活中,卻往往不乏這樣的一些社會垃圾。他們為著一己小利而顏麵全無,任何謊言或下流的勾當都做得出來。

匡超人出身於貧困的"布衣人家",本來是個單純淳厚、勤勞儉樸的青年。他用自己的勞動供養父母,後來失業流落他鄉,因為父親在家生病,自己無錢回去探望而常常傷心落淚。但是,當他遇見馬二先生,兩人"結為兄弟"以後,在馬二先生"文章舉業是人生唯一可以出頭之事"的"懇摯"教誨下,他急轉直下,滾人舉業求官的臭水坑裏。匡超人在每天忙著殺豬賣肉、磨豆子賣豆腐以及服侍重病臥床的父親的緊張生活中,還要每夜讀八股文"到四更鼓動"。很快,他就受到李知縣的賞識和栽培。從此,匡超人"發奮加意用功",追求功名之心更為熱切。競丟下重病垂危、屎尿在床的父親,應縣試,職童生,奔府考,接院試,終於"職中"秀才。當了秀才,又一心想中舉人、進士,一個貧苦農家子弟原有的淳樸品質,完全被功名富貴的思想所腐蝕、消融了。他父親臨死時的擔憂競成為現實:"添出一肚子的勢利見識來,改變了小時的心事。"

匡超人重遊杭州,與景蘭江等一夥名士在一起鬼混,耳濡目染,又學會了一套吹牛撒謊、坑蒙拐騙的本領。他能當著朋友的麵,大言不慚地說,他教的"學生都是蔭襲的三品以上的大人,出來就是督、撫、提、鎮,都在我跟前磕頭"。胡謅什麼"前日(中堂)太老師有病,滿朝問安的官都不見,單隻請我進去,坐在床沿上聊天"。說他已經出了"九十五本"著作,並且"每一回出",人們"都爭著買,愁買不到手",有的"已經翻刻過三次",連"外國都有的"!他甚至為了吹噓自己文名之大,競胡說什麼"此五省讀書的人",家家都在書案上,香火蠟燭,供著"先儒匡子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