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種種,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就會在日常生活中製造些無本萬利的人情債,這也是老練的朋友求人的常用伏筆。
這種方法不宜常用,隻能偶爾為之作為應急之法。經常為之,定會讓人識破你的謊言,遭人指責。大多數人都喜歡言出必行的人,卻很少有人會用寬宏的尺度去諒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原因。我們常常聽見某甲埋怨某乙,說:"某乙分明答允了我,但……"
事實上,某乙雖然可能答應過某甲,但那不過是某乙怕難為情不好意思拒絕而已,往後他仔細一想,便覺得這事根本不可能辦到了,甚至某甲自己也知道這事實在強人所難。但是某甲真的會自責而不責人嗎?恐怕不會的,而在旁人看來,也總是覺得某乙不對,因為到了那個田地,已經沒人注意當初他的一切了。
拿破侖說:"我從不輕易承諾,因為承諾會變成不能自拔的錯誤。"
有人會發此疑問:當我們在朋友麵前,被迫非答應不可,而實際上明知這事不該答應時又怎樣?
人際關係學家告訴我們:"我們需要在聆聽別人陳述和請求完畢之後,輕輕搖搖頭,而態度並不強烈。"輕輕搖頭,代表了否定,別人一看見你搖頭,知道你已拒絕,跟著你可以從容說出拒絕的理由,使別人易於接受。
自然,拒絕的理由必須充分。你可以編造一個充分的理由,使人諒解你不能遵辦的苦衷,這樣就不會對你記恨在心。
4.美麗人生的謊言
善意的謊言有時比真話更動人、更神聖,能帶給人美好的希望,讓人快樂地生活下去。正如《美麗人生》中那位父親的謊言,使自己的孩子得以生還。
當《美麗人生》在1999年的法國戛納電影節首映時,全體評委和觀眾一致起立,在笑聲中含著淚水,鼓掌長達12分鍾之久。同年3月,它贏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項大獎,一舉成為第71屆奧斯卡最大的"黑馬",它是由意大利"國寶級"人物--羅貝爾托?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劇片。
故事發生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霾籠罩著歐洲大地,童心未泯的猶太小夥子基多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意大利阿雷佐的托斯卡小鎮尋夢,基多的最大夢想便是能擁有一家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定生活。
在多次巧遇下,美麗的小學教師朵拉闖進了基多的心扉,朵拉的未婚夫是當地的一個納粹走狗。但基多使出渾身解數,憑著超人的機智勇敢,最終贏得了姑娘的傾慕。婚後,好事連連,基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也有了愛情的結晶--乖巧可愛的兒子約舒亞,一家三口過著祥和安寧的幸福生活。
然而,隨著戰爭的升級,一切都在瞬間煙消雲散:納粹分子開始在意大利瘋狂殘害猶太人,基多與剛滿五歲的兒子被帶到集中營。為使兒子幼小的心靈免遭罪惡的踐踏,擺脫悲慘的陰影,讓兒子的童年有一個美好的回憶,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基多哄騙兒子說:"這是為他的生日而準備的一場遊戲,而遊戲的規則是絕對不可以吵鬧、不可以要點心,而且隨時必須躲起來,不讓"穿製服的人"找到。遵守遊戲規則的人最終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
天真好奇的約舒亞信以為真,他多麼想擁有一輛坦克車啊!在集中營,父子倆經曆了種種磨難,可憐的小約舒亞強忍著饑餓、寂寞、恐懼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在父親美麗的謊言下繼續著這場"遊戲"。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基多在無奈的謊言和殘酷的現實中苦苦地掙紮。
在臨近勝利時,納粹狗急跳牆,開始進行大屠殺。基多哄騙兒子說,遊戲已到決勝時候,他們已經有940分,別的孩子都沒有堅持到底,要約舒亞再躲進一隻櫃子中,以便"贏得最後的60分"。基多自己則化裝去找妻子,但不幸被德國鬼子發現。基多被押走時,經過了兒子藏身的櫃子,為了安慰兒子,他又"故技重演",做出滑稽的正步走。但隨後就傳來了沉悶的槍聲,基多被納粹處決了。
第二天上午,當一切恢複平靜,約舒亞才從藏身的鐵箱子裏走了出來。不一會兒,他聽到轟隆隆的履帶碾過地麵的聲音,一輛坦克突然出現在他麵前。約舒亞興奮地跑上去,他終於贏得了這一場遊戲,贏得了夢想中的坦克。在隨坦克返回的路上,約舒亞見到了久別的媽媽,他激動地歡呼著:"媽媽,我們贏了!"朵拉舉起兒子,流著眼淚笑著說:"是的,孩子,我們贏了!"
這部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勇敢又可愛的基多為使小兒子免遭心靈傷害而對小兒子撒的一係列謊言。剛到集中營時,也就是基多剛對兒子講這是一場遊戲後,荷槍實彈的納粹軍官麵向人們發布命令,機智的基多趁機把命令翻譯成遊戲的規則,從而與他剛剛對兒子所講的遊戲相呼應。他一本正經地對兒子說:你會因三個原因而失分:第一,哭泣;第二,吵鬧著要媽媽;第三,因為餓而要吃點心。隻要你能夠積滿1000分,最後可以贏得一輛真的坦克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