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故事中的修女的遭遇並不是偶然的,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類似的例子。
生活裏沒有絕對的真實,如果我們什麼事情都實話實說,隻會給自己製造出一大堆麻煩,甚至會與整個社會格格不入。善意的謊言就像是生活的調味劑,隻要能把握好它的尺度,不僅不會損害雙方的利益,反而能讓說謊者與被"騙"者共享歡快。而過於真實隻會讓你身邊的人"吃不消",對你敬而遠之了。
4.窘境中用語要靈活
當你身陷窘境或麵對無法解釋清楚的誤會時,直言相告極有可能讓事情變得更糟糕,這時,靈活應變、巧言以對是化解尷尬和擺脫窘境的最佳選擇。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碰到一些難堪的處境或者一些無法解釋清楚的誤會,這時你越解釋事情可能會越糟糕,為了不傷害雙方的感情,聰明的人會善意地說些謊言,"敷衍"一下對方,從而淡化矛盾。
陳女士有一天深夜醉醺醺地回到家中,當她老公幫她脫下外套時,突然發現上衣口袋裏有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個年輕英俊的小夥子,下麵還有用筆寫的一行字:"從第一次相會時起,你總是令我難忘。"老公本來就愛吃醋,看到照片便勃然大怒:"照片是怎麼回事,照片上的人又是誰?今晚你到哪兒鬼混去了?是不是在外邊養了個小白臉?"
陳女士當時心裏一驚,但表麵上依然很隨便地說:"嗬,今晚公司聚會,有一個男同事讓我將公司的一位女孩介紹給他,但他不好意思把照片給那位女孩子,隻好讓我轉交給她了。看你大驚小怪的,醋壇子又打翻了吧?小氣鬼。"老公聽她這麼一說,才轉怒而笑。一場風波就這樣平息了。因為老公知道妻子是個熱心人,經常在公司裏為單身的男孩女孩介紹對象。
其實,照片是幾位閨中密友送喝醉了的陳女士回家時,偷偷塞進她的口袋裏的,是想搞一個惡作劇。本來,這種惡作劇對陳女士那位醋意十足的老公是十分奏效的,但是在陳女士的巧言謊語下矛盾被輕易地化解了。
可見,善意的謊言有時比實話更可貴。尤其是當自己處於尷尬的情境中時,要想順利地實現自己的目的,就更要學會善意地說一些謊話。
一天阿亮和阿偉一道去拜訪一位教授,想向他要一份調查資料,可那位教授為人嚴肅,平時不苟言笑,坐了半天,除了開頭說了幾句應酬話,剩下的隻是讓人尷尬的沉默。
忽然,阿亮看到教授家養的熱帶魚,其中幾條色彩斑斕,遊起來讓人眼花繚亂。他知道這魚叫"地圖",自己也養了幾條,還很得意地為朋友阿偉介紹過呢。阿偉見他目不轉睛地看,心裏納悶:他又不是沒見過,怎麼這樣?教授見阿亮神情專注,就笑著問:"還可以吧?才買的,見過嗎?"阿偉剛想開口,阿亮卻搶先說:"還真沒見過。叫什麼名字?明兒我也打算養幾條呢!"阿偉不解地看看他,心想裝什麼糊塗,不是上星期還對我說起過嗎?
教授一聽,來了興致,神采飛揚,大談了一通養魚經,阿亮聽得頻頻點頭。那位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說說笑笑,如數家珍地給他講每條魚的來曆、名稱、特征,又拉著他到書房看他收集的各類名貴熱帶魚的照片,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最後教授不但把調查資料給了他們,還一再挽留,直到晚飯後才放他們走,臨走時硬塞給阿亮幾尾小魚。
一句善意的謊話使教授前後判若兩人,本來幾乎陷入僵局的交談又順利地進行下去了,這都歸功於阿亮說話的技巧,如果阿亮就"熱帶魚"的問題實話實說,那場麵可能就會繼續尷尬下去,教授也不會有如此高的熱情。
5.應酬場合不必過於真實
應酬場合,當我們酒量不夠,或者事有不便時,要學會巧妙說話為自己解圍,千萬不要固守真實,讓自己活受罪。
應酬場合,我們一定要學會說一些善意的謊言,這樣既可以不傷害朋友間的和氣,也可以避免自己陷入為難的境地。
李斌去年在安泰寫字樓辦公的時候,同一樓道裏辦公的都是一些小公司或單位。搞繪畫和書法的老馬,搞雜誌發行的老沈,搞社會活動的老肖,搞企業培訓的小謝,搞電視廣告的小王,他們的下屬都比較簡單,多者也不過五六人,而李斌當時更是一個光杆司令。
中秋節的時候,搞繪畫和書法的老馬提議大家聚一聚。老馬是最先來這個樓道辦公的,其他的人差不多都是老馬介紹過來的,算是德高望重,他的提議立即得到了大家的響應。的確,在同一樓道裏辦公,低頭不見抬頭見,但平常坐在一起聊聊的時候並不多,趁節日聚一聚也好,可以促進了解,加強溝通,增進友誼。
中午的時候,在老馬的帶領下,大家一起說說笑笑來到一家叫"大鴨梨"的飯館,分頭坐定,共九個人,剛好一滿桌。雖然大家相識已有一段時間,但還是頭一回一起坐到餐桌邊,所以氣氛甚是熱烈,個個興致都很高,誇張點說,大有"吃平廬山"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