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社會交往之自我篇(1)(1 / 3)

想要擴大交往,怎麼辦?

有調查發現,當前90%以上的中學生,交往的範圍都比較廣,他們的友誼感正在迅速地發展著。這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也符合當今開放型社會的需要。但是與此相反,還有少數中小學生,因種種原因,至今交往的範圍還過於狹小。這些青少年朋友也為此而煩惱,但煩惱於事無補。

不僅如此,在廣大的學生朋友們當中,從小學到大學,都存在交往範圍狹小的一些問題。由於交往範圍狹小,他們往往缺乏交往的經驗,以至於有時候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或者一改變交往環境就陷入孤獨狀態,這十分不利於這些學生的發展。那怎樣才能改變交往範圍狹小的現狀呢?

一、找出原因

交往範圍過於狹小往往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一是因為怕羞,據調查,大約有40%的美國人、60%的日本人存在著羞怯現象,其中女孩居多,但男孩也不少。二是由於自卑,有的因成績不好,有的因興趣、愛好不廣,不喜言談;有的因家庭條件不如人,有的甚至因生理上有某種所謂缺陷,總感到低人一等,登不了“大雅之堂”。三是自尊心過強。孤高自傲,不屑與人交往。當然還有其他原因。

二、提高認識

交往範圍過於狹小,對於我們的成長是不利的。在當今社會人們活動的社會性、人的交際層麵和人們交往的頻率,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比擬的。這種開放性的社會形態,給青少年的思想素質、知識積累和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我們交友範圍狹小、孤陋寡聞,那麼怎麼能適應今天社會的需要,怎麼能爭取到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呢?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努力解放自我、奮起直追。

社會交往之自我篇三、樹立自信

交往過於狹小的核心是缺乏自信。我們要加強學習,提高自信,要學會發現自己、承認自己、接受自己,要看到自己的長處,要敢於展示自己的才華。我們要懂得,每個人都在變化,都能變化,因此,要努力衝破束縛,克服怯懦,擺脫依賴,勇敢地抓住每一個發展自己的良機去“重塑自我”。當然,對於一些自尊心過強的同學來說,那就是克服“孤芳自賞”的弱點,多多欣賞別人的長處,盡快融合到集體中來。

四、勇於實踐

我們要在提高認識、樹立自信的基礎之上,有意識地尋找機會,在實踐中努力鍛煉自己。比如,自己單獨到親戚、同學家轉轉,鼓足勇氣主動與他們交談。積極參加班級和學校的各項活動。在活動中,不要怕說錯話或做出不適當的舉止。有目的地去擴大交友範圍,有意識地接近那些脾氣不怎麼相投、誌趣不那麼相合的同學,與他們多溝通、多交流,取長補短,增益自身。

總之,隻要我們在交往中,用真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諒解去護理,用原則去培植,那麼,在我們的周圍,必將盛開成片的友誼之花。孤僻、不合群,怎麼辦?

孤僻即我們常說的不合群,指不能與人保持正常關係、經常離群索居的心理狀態。孤僻的人一般為內向型的性格,主要表現在不願與他人接觸,待人冷漠。對周圍的人常有厭煩、鄙視或戒備的心理。具有這種個性的人猜疑心較強,辦事喜歡獨來獨往,但也免不了為孤獨、寂寞和空虛所困擾。因此,孤僻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孤僻的人缺乏同學、朋友之間的歡樂與友誼,交往需要得不到滿足,內心很苦悶、壓抑、沮喪,感受不到人世間的溫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容易消沉、頹廢、不合群,缺乏群體的支持,憂心忡忡,易出現恐怖心理。這種消極情緒長期困擾,不但影響學習,而且損傷身體。

孤僻的性格一般是由於缺乏必要的社會交際能力和方法,在人際交往中遭到拒絕或打擊而造成的,如恥笑、埋怨、訓斥,自主性受到傷害,便把自己封閉起來。但是越不與人接觸,社會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鍛煉,結果就越孤僻,那麼如何克服孤僻呢?

一、正確評價和認識自己和他人我們一方麵要正確認識孤僻的危害,敞開閉鎖的心扉,追求人生的樂趣,擺脫孤僻的纏繞;另一方麵要正確地認識別人和自己,努力尋找自己的長處。孤僻者一般都沒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有的自恃比別人強,總想著自己的優點、長處,隻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自命不凡,認為不值得和別人交往;有的傾向於自卑,總認為自己不如人,交往中怕被別人譏諷、嘲笑、拒絕,從而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保護著脆弱的自尊心。

二、學習交往技巧,優化性格

我們平時可看一些有關交往的書,學習交往技巧。同時多參加正當、良好的交往活動,在活動中逐步培養自己開朗的性格。要敢於與別人交往,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同時要有與任何人成為朋友的願望。在每一次交往中都會有所收獲,豐富知識經驗,糾正認識上的偏差。獲得了友誼,愉悅了身心,便會重樹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長此以往,就會喜歡交往,喜歡結群,變得隨和了。可以從先結交一個性格開朗、誌趣高雅的朋友開始,處處跟著他學,並請他多多提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