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序(1 / 1)

後序

跳喪鼓為湖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喪鼓,唱孝歌,這種民間風俗幾乎流行全國各地。舊時習俗,成年人死後要在家"停靈"三至七天;守靈時,不僅靈前要燈火通明,而且往往要請會唱孝歌的歌師擊鼓唱歌,通宵達旦,徹夜不息。絕大多數地方唱"孝歌"都是隻唱不跳,惟有荊州及鄂西地區是又唱又跳,故名"跳喪鼓"。

打喪鼓是荊楚地區的百代民風。其起源悠久,以至於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源於莊子妻死,鼓盆而歌;有人說秦始皇修長城,因死人太多,終於聰明地化悲哀為狂歡;有人說源於唐自蓮和尚喪妣,擊鼓以悼亡,還有一種平實可信的說法,謂打喪源自楚俗,因怕野獸糟蹋死者的屍骨,故而點起篝火,集眾敲鼓動歌唱,徹底達旦。

打喪鼓又叫“打喪歌”、“孝歌”、“陰鑼鼓”、“跳喪鼓”、“打代思(待屍)”等。它的主要作用是親友鄰裏代替死者眷屬追思亡者生前的功德,祝告亡人升天,為後代祈福,是一種常見的帶有濃厚古老民族文化傳統和迷信色彩的喪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