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章 孰是英雄(1 / 2)

公元1125年,時當宋徽宗年間。話說徽宗又號“道君皇帝”,偏偏熱衷於長生不老之術,天下的方士道人,也不知被抓了多少到煉丹房煉製丹藥。這世上又哪有如此美事,故不斷有人被揭穿斬首,可徽宗仍是癡迷其中,樂此不疲。

這日,這日,道君皇帝召集大內侍衛,頒下密旨,竟要夜搗河南重明道觀,抓百十名道士來東京煉丹房煉製長生不死的靈丹妙藥。這重明道觀始建於唐末,創始人乃當時大名鼎鼎的“俠道”王默,距今已有百年的曆史,積澱不可說不深厚。正當徽宗吩咐眾侍衛該當如何如何之時,忽地一人闖入宮門,跪倒在地,急促地說道:“皇上,此舉萬萬不可!重明道觀根基深厚,自創始以來,普召天下誌士,助我大宋抵禦外敵,扶危濟困,深得民心,如若皇上貿然去搗毀道觀,捕捉道人,會使民心動蕩,實不利於我大宋,更有損皇上您的威名啊,還請皇上三思啊!”說罷抬起頭來,隻見此人麵色白淨,下頜有一條長長的胡須,乃當朝節度使宋任重,向來處事公正,賞罰分明,深得民心。

宋任重父親本是河南一名俠士,與重明道觀交情頗深,然而有一年遼兵派出一隊人馬潛入東京,意欲不利於大宋,被宋任重之父撞破,宋任重之父武功高強,便謀劃刺殺其領頭者,沒想到遼人中不乏好手,發現了宋任重之父,其憑借一身武功,在中了遼人的陷阱之後,仍然幹掉了遼人的頭領,拚死逃脫,可最終還是力竭而死,而遼人因為頭領被刺殺也感到難有作為,悻悻離去,重明道觀當時的第四代掌門歐陽石得知之後,痛心疾首,決心撫養宋任重成人,將三十六路衝冠劍法傾囊相授,自創的玄明掌法更是盡傳與他。故宋任重始終對重明道觀心存感激,聽聞皇上竟要搗毀道觀,自是顧不得太多,連忙趕來。

隻見徽宗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突然一拂龍袍,站了起來,怒道:“此事寡人早已思慮周全,豈容你來插口?”說著從懷裏取出一封信,擲到地上,宋任重撿起信,眼光一掃,隻見信封上寫著“童貫”二字,揭開一看,隻見信紙上寫道:“皇上龍體安好?臣幾日前查明,那日闖入宮來的刺客,目的不純,偷走了幾樣對我大宋及其有利的物事,臣派人日夜追查,終於查到那幾人的下落,乃是寄居在河南重明道觀中,臣下幾次派人去捉拿,均被那群道人所阻攔。重明道觀窩藏袒護重犯,罪行確鑿,如何處置還請皇上定奪。”宋任重隻看得心驚膽戰,知道無力挽回,隻能連連磕頭,道:“請皇上三思啊。”徽宗看也不看,拂袖而去。

宋任重回到府上,趕忙叫人備馬,勸是勸不了了,隻能希望能在軍隊開到道觀前趕去通知道觀撤離。不久馬已備好,宋任重歎了口氣,駕馬出城。

行了數日隻見前麵一座大山擋住去路,山上雲霧繚繞,風景秀美,宋任重暗喜,前麵便是陽台宮了,看來來得還不算太晚,快馬加鞭,飛馳上山。

不片刻來到陽台宮,隻見周圍芳草茵茵,樹木繁茂,此時正是盛夏,滿眼皆綠。兩個小道士從山門走出,說:“客人來此,有失遠迎。請問足下貴姓?”宋任重道:“免貴姓宋,煩請兩位小師傅進去通報,就說宋任重來拜見貴派掌教馬真人。”兩位小道士應了,走進道觀,不久,隻聽得一陣渾厚的聲音傳出:“原來是宋師兄到了,又失遠迎,還請見諒啊。”氣息綿長,似斷非斷,顯是內功修為頗高,宋任重聽出其雖然功力長進,但聲音中蘊含的爭勝之念仍未完全消除,回應道:“師弟修為又上一層樓,可喜可賀。但這緣起緣滅,貪嗔癡恨的道理,師弟是出家人,自該比我的理解更為深刻才對啊。”聲音方正雄渾,功力也自不弱。話音剛落,隻聽得一聲長笑,之前的話音從半裏許外傳來,而僅一句話的功夫,就到了眼前。隻見一中年道士大踏步走出山門,氣宇軒昂,滿麵紅光,須發灰白,一身道袍,便是歐陽石座下弟子,與宋任重為師兄弟的重明道觀第五代掌教馬真人,隻聽他笑道:“師兄功力也大有長進,小弟班門弄斧,不要見笑”說罷領著宋任重進了陽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