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溫州人是最精明的中國人(1 / 1)

中國自古有“無商不奸”“買的沒有賣的精”的說法,“奸”和“精”有消極令人厭惡的一麵,另一方麵也說可以解釋為精明,溫州人正是把這種“奸”和“精”運用到了極致。而與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就指出的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的”奇異曲同工。商場如戰場,競爭似戰爭,在複雜變化的市場中,溫州人用自己精明過人的商業頭腦,看到無限商機,取得了別人不能比擬的成功。

有這麼一個說法:“假設某人口袋裏隻有人民幣100元,他對外人稱作200元,他肯定是北方人;說成50元,決對是上海人。說100元,如此實打實,隻能是西北人;顧左右而言其他者,則一定是溫州人。因為,沒有人能知道他口袋裏到底裝著多少錢。”

這一調侃的說法表達的都是一個意思:溫州人的精明!

上海人的精明在全國是出了名的,遇事總是有心計、會盤算、不吃虧。常常被人們稱為“門檻精”,人們總以為“精明”這個詞隻屬於上海人,他們二者可以劃等號,但是,溫州人卻能利用上海人的精打細算來賺上海人的錢。你說,到底誰更精明?

有位溫州的老板,在上海普陀區開了一間頗具規模的五金店。他常談起他的生意經,他說:“賺上海人的錢可不容易上海人第一次買一件東西,都要先跑數家商店,用小本記好每家商店同類產品的最低價格,比較後再購買東西。發現了這個規律,我就想了一個應對之策我見到上海人第一次來我的店購物時,我總是把價格報得低低的。如此一來,他們認定我這家店是物美價廉以後的生意就會主動找上門。與此同時,我還能把其他商品的價格稍微提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