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董卓大軍(1 / 2)

洛陽通往並州方向的官道,一萬大軍正在向前行駛著。雖然並不是在疾馳,但是一萬精騎的龐大隊伍依然帶起了大片煙塵。

在隊伍最前方,張遼正騎在一匹黑色高頭大馬上,雙目略顯空洞、深沉,明顯在沉思。

馬背上,張遼正在計較著這次帶兵入洛陽的得失。很顯然,張遼這次入洛陽勤王是一次正確的行動,不僅被封為了征西將軍、並州刺史,而且張遼還得到了巨大的名望。

名望這種東西是很玄乎,但卻極為重要。特別是對於張遼這種沒有好的背景與出身而又身懷野心、誌在天下的人來說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就像劉大耳一樣,要是沒有前邊近二十年不斷積累下來的名望,就憑他剩下的那幾千殘兵敗卒,他怎麼可能再後來得到荊州黃、龐、諸葛等家族的支持,在劉表死後近乎竊取了半個荊州。

說白了,提高名望就是對於非世家出身而又誌在天下的梟雄獲得世家弟子投效的一極為有利的方法。而現在張遼再也不缺名望這個東西了,張遼相信不用幾個月張遼帶兵入落陽勤王的消息就會傳遍大江南北。而張遼為了保衛邊疆不惜犧牲與何後當堂對峙的事有我將會傳遍天下,這至少也會為張遼得到一個一心為國的好名聲!

想到這次所得到的收獲,張遼嘴邊不由露出了一絲笑容。這次入洛陽真的是賺到了!

雖然張遼現在正在為自己這次入洛陽的行動感到欣喜,但是很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張遼一樣感到開心。

洛陽西麵,通往涼州的道路上,一大路人馬正在慢慢向洛陽方向前進。而在這支軍隊的正前方正樹立這一個巨大的“董”字,這是西涼董卓的西涼鐵騎!在這些軍隊當中,隨處可見一些長相與普通漢人略微有異的士兵,他們一個個長得身材魁梧並且臉上時常帶著凶曆之色,他們董卓手中的羌兵。

在西涼,羌人是少數民族中人數做多,而且也最為凶曆。在近百年來羌人的叛亂一直未曾斷絕,在董卓入主西涼之後,憑借著李儒分而化之的計策,利用羌人本身的矛盾,拉攏了一部分羌人而與此同時又對另外一部分冥頑不化的羌人部落給予強力打壓。羌人的叛亂才終於少了一些。即便如此,羌人小部落的叛亂依然時常發生。

在對羌人一次次的戰爭中,董卓無疑是最大的收益者。就是靠著與羌人的戰爭,董卓建立了東漢三國這亂世前期中最為龐大而精銳的大軍。就算張遼與丁原的並州軍團也難以和董卓相抗衡,因為二十萬軍隊這個數字真的太龐大了,張遼與丁原總兵力加起來也不過六萬而已,相差了三倍還多。

在這之前軍隊前方,數名身長超過了八尺,渾身都透著煞氣與力量的大漢正擁簇在一身形略顯雍胖的大漢周圍,他們看向這略顯雍胖的大漢目光中都帶著恭敬。因為這個雍胖的漢子就是董卓,一手建立了西涼軍團的男人。

在這幾個大漢後邊不遠處,三位略顯文氣的中年人正跟在後邊,這三人中,處在最中間的是一位形修長,相貌英俊的男子,雖然他表情略顯憂慮,但是臉色依然平靜,看起來及從容不迫有滿是貴氣。

而在左邊的男子身形和中間男子相當,但當他看向前邊正在高談闊論的董卓是臉上都會浮現出一絲怒氣,想到董卓近日來對他們兄弟越來越冷淡,待遇也逐漸變差,這男子心裏就不由的火氣上湧,要是袁家沒有被滅掉他董卓哪裏敢如此對待他們袁氏兄弟。沒錯,這兩人正是袁紹與袁術兄弟(堂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