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箭雙雕(1 / 3)

在中國的西北部,有兩條不怎麼起眼的河流,但因其名字進入《詩經》並演變為成語,頓時名聲大震,變得不同凡響,家喻戶曉。

這條河就是涇河與渭河。

從空中看,涇河和渭河其實就是一個倒著寫成的人字。這一對孿生兄弟在它們合二為一融入了黃河母親的體內時,就變得堅強起來,壯實起來,就成為一種洶湧澎湃、摧枯拉朽、不可阻擋的力量,它們昂首挺胸,勢如破竹,一路高歌,浩浩蕩蕩地向大海奔去。

開皇二十年,也就是公元600年,是一個多事之年。這年的夏季,十年九旱的西北黃土高原卻出奇得雨多。過分充足的雨水讓涇河、渭河變得格外生動起來。這有生動不要緊,沿岸的老百姓可就遭了災。莊稼過淹沒了,房屋給衝塌了,財物給卷走了,眾多的老百姓流離失所,紛紛到外地逃荒。

這一年,隋朝發生了一件對曆史至關重要的事件。隋文帝廢太子勇,立次子楊廣為太子,即後來的隋煬帝。僅僅四年的時間,在大臣楊素等人的支持下,楊廣便殺死了父親隋文帝和哥哥楊勇,自立為帝。在位期間,窮奢極侈,濫用民力,常年征發以數百萬計的民夫,開鑿南北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築西苑,繕離宮,修長城,開馳道,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先後三次攻高麗,兵役也極其繁重。激化各地農民起義,隋官也乘機割據,隋王朝迅速土崩瓦解。大業十四年三月(618年),在江都為部下的禁衛軍將領縊死。當然,這是後話。

這一年,在一個星空迷茫、萬籟俱寂的午夜,李淵將軍的院內突然出現一根紅柱,據目擊者稱,這紅柱粗似碾盤,通體透亮,且頂天立地,宛如東海龍王熬廣的定海神針,這特異現象一直持續了足足有十幾分鍾;而另一個目擊者講,那紅柱出現之前,曾冒過一股青煙,隨著青煙的徐徐上升,紅柱如雨後春筍,節節拔高,蔚為壯觀。那青煙雲集在紅柱上方,呈蘑菇狀。就在這時,從李府中傳來嬰兒響亮的啼哭聲。下人稟報李淵,府上又添一千金,夫人要他給女兒起個名字。李淵略加思索,說,她大哥是建成,她就叫建瓴吧。意即順著瓦溝向下流水,暢通無阻。果然,建瓴從小穎慧過人,為人正直,很有主見,即後來聞名遐邇的平陽公主。在李淵的19個女兒中,建瓴排行老三。與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同為原配夫人竇若虹所生。這李建翎可不同於李淵的其他女子,她親手組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支正規的女子武裝——娘子軍。積極響應和配合李淵的起義軍,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山西陽泉東約40公裏的娘子關,原名葦澤關。此處地勢險要,屬三晉之門戶和交通咽喉,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當年,李建瓴率娘子軍在此地駐守,故名娘子關。

一一箭雙雕

十五年後的一個早晨,長安城內一座大院的深處停著一乘大轎。八個身體魁梧的漢子分兩行齊刷刷地立在轎在邊,其中有四人手中各執一根黃色的轎杆。這轎和轎可大不相同。簡單的,一個框架,裏邊擺一張椅子,外邊拿布做的套子一罩,前邊兩個人,後邊兩個人。可眼前這乘轎子不同,比一般的轎子要長,也高。你看兩邊那杆,是紅木的,紅中透亮,杆的兩頭各釘一個銅環,環上勾著轎夫抬轎子用的轎杆,轎杆的頭鑲著銅,這乘轎子共四根杆,每根兩個人,一共需要八個人,就是人們常說的八人大轎。再看那罩子,是用上等的彩色綢緞縫製而成的,四周掛滿了流蘇,轎頂為攥尖頂,頂部那個尖是黃銅做的,太陽一出來,金光閃閃,罩子的四邊翹起的角上各懸掛著一個做工精細的繡球。

一側的門咿呀一聲開了,從裏邊出來一個中年人,沒等那人走到轎前,站在轎旁的那個轎夫早已打起前麵的簾子,等主人坐穩後,一聲吆喝,轎子便雲一般忽悠忽悠飄走了。

從外麵看,這處院子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隻是周圍的牆高一點,院子大一點,前麵的大門闊一點,氣派一點。有下馬石,有鐵鑄的旗杆,有白天黑夜在門口守護的全副武裝的護衛。其實,你隻有深入進去,才能發現這院子的不同凡響之處。

這院子東西稍窄,南北略寬,大致呈正方形,四周是高高的牆。在高牆的西麵,從東麵的大門進去,是一座造型別致的影壁。影壁中間蹲著一隻威風凜凜仰天長嘯的老虎。影壁的兩側,是四個製作精美的石雕壁掛。這四個壁掛,均呈插瓶型,一對為夔龍圖案的插架,一對為草龍圖案的插架,其石雕畫心,分別為水仙、清蓮、菊花、梅花。依次為春、夏、秋、冬盛開的花卉,故名“四季花”。這組石雕掛屏,畫麵生動鮮活,構圖新穎別致,做工細膩傳神。

繞過影壁,是一條用青石板鋪就的大路,大約有二丈寬,一裏來長。路的北麵,是宅院區,南麵是供應各宅院消費的鋪麵,有賣米麵、日雜、蔬菜、布匹的,還有裁縫、理發、釘鞋、看病的。

宅院區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方正。從院內的小橋、堡門到街心的石牌坊以及西門,都是端端正正,不偏不倚,兩邊堂院宅第,都順著這條中軸線有條不紊地鋪展開來。居居的宅院無論二進式還是三進式,都以方正的四合院為主體。從建築結構看,大體可分為四個類型:有品字形結構、有偏正院結構、有上下院結構、有將正院、後院、偏院相互連接的結構。但無論是哪種結構,都有嚴格的上下偏正之分,絕不越方正之規,等級之矩。而且,每個正院中都築有小巧玲瓏的“夾牌樓”式花牆隔斷,宛如一條鑲嵌寶石的玉帶,使深深的庭院形成“裏五外五”、“裏五外四”、“裏五外三”的格局。而且,所有的建築,在方正之中又有豐富的變化。院內堂廳樓閣,台軒亭榭,應有盡有,雖然同是樓房,不僅有一開間、三開間、五開間、七開間之分,而且望樓、明樓、間樓、繡樓、角樓、閣樓、城堡樓等幾乎沒有一間雷同,全局錯落有致。正是由於建築在方正中富有變化,使宅院的使用充分展現了內外有別、上下有序的原則。每堂的前院,居住下人和雜用,偏院用於廚房、飯廳、儲藏室,正院用夾牌樓分為上下院後,正堂與正樓下層乃家中長輩起居,兼重要會客、議事之處,正樓上層一般用於家庭佛堂、藏書與珍貴物品收藏。上房廂房以兄東弟西的方式來安排,下房以同樣的模式安排下一代人,而未成年幼子,則隨父母居住。南樓(或南房)為人們所說的繡樓、閨房,下層居丫鬟,上屋居未出閣的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