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集大成之作,而《三國演義》的故事更是流傳海外。原因也很簡單,《水滸》暴力性太強批判農民起義意識太厲害,《紅樓夢》文學性很好,但是大家沒有功夫研讀,而且還不全,有被篡改嫌疑,《西遊記》直接批判神仙,沒人敢來。三國遊戲題材不敢說全球熱愛但是風靡全亞洲應該是沒錯了,可惜作者死了幾百年了,否則我們非告島國侵權狠狠敲上一筆。受島國的多種遊戲的影響,已經有很多人不知道原著。《三國誌》太過枯燥不了解沒有關係,可是《演義》總該知道是中國的了,雖然了解不了解《演義》和你是不是中國人,以後能不能吃飽喝好沒太大關係。但整天宅在家裏無事可做總該明白一點點原著裏麵基本道理應該要了解了,很多人不知道有沒有看過原著,對於很多人物的影響都過於簡單,事後了解這裏麵的認識上的錯誤,可是依舊頑固,甚至不惜篡改原著內容來以此混淆視聽,比如:上方穀之戰,孔明明明就是想燒死魏延,可是修改後偏偏就沒有了。這是孔明的汙點,可是竟然還是將他自說自話一樣的在心中刻畫的那般完美。在這樣下去,恐怕諸多名著就要被潛移默化地改寫了,等到以後這些名著除了作者名字是真的,其他的都不太真了,到時候再拍電視劇的時候,我們還要看一大堆“改編”。
孔明在很多事情上的確了不起,這歸功與羅貫中,但是作者身為元末明初張士誠手下謀士到底為什麼要誇讚孔明。近年來有人解密《西遊記》,告訴了讀者豬八戒就是朱重八的原形化身,這讓大家都有了一個暗示,孔明姓氏前麵的字諧音也是“朱”,子裏麵還有“明”,試問大明朝反革命分子怎可能誇讚這樣一個人?幾年前,我問家裏長輩《演義》裏佩服誰,一口回答孔明,去年我又問,不是說曹操,就是周瑜。因為迷得越厲害越發現蹊蹺,蜀國在他統治下那麼次!
說到這裏就請亮迷們見諒,如果你為了他的名譽不惜用生命來捍衛,那麼千萬別看下去了。拜了!求了!
孔明不是一心複漢室,保劉備嗎?嗬嗬,你這麼認為嗎?誰告你的?原著看沒有?原著裏麵寫道,徐庶辭別劉備後,去了一趟孔明家裏麵,孔明(知道引薦的事情後)臭罵元直,徐庶慚愧而去。這就是他的出場,居然是一個章節的末尾描寫的,而且脾氣還不好。孔明高、大、尚,他的出場怎麼也應該是“光芒四色”的,可是就這麼倉促。有問題,徐庶為什麼慚愧?按理應該是這樣的,元直大仁大義,慷慨激昂勸說孔明,跟隨劉備如何如何正義。元直居然反而慚愧,是何道理?因為徐庶根本就沒打算跟過劉備!劉備當時朝不保夕,那個人才會跟他?徐庶連一州之牧劉表都看不上,跟隨劉備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可是他居然跟了劉備,還打了曹操。問題是什麼?一個跟了劉備的人,居然還把老母親放在曹操地盤兒,母親送過來很難嗎?劉備其他手下都有家人在劉備這裏,就徐庶能力不行,送不過來?開什麼玩笑?《演義》的旁白君也湊熱鬧說道徐庶從此不向曹操出一計,發一言。可是徐庶最後一次出場,居然告訴曹操,馬騰可能來犯,請命防範。這不明擺前後矛盾?
徐庶這樣子有他的道理,曹操打敗袁紹,已經不需要招賢,因此後投奔的人才就得到的利益較低,什麼辦法能在這種情況下在曹營中利益最大化就是這些人的手段了,徐庶幫助劉備使曹操感覺到了徐庶的能力以及不讓他在劉營的必要,所以使手段將這個“寶”給挖了來。徐庶在曹營中清閑度日,結果還是沒什麼委屈,這不,他一請命防範馬騰,立刻受到曹操重用,比巴結曹操的蔡瑁還好。至於徐庶老母不同意,但是比起家族興旺以及後半輩子政治前途在看的讀者認為這是個事兒嗎?其實我不知道為什麼編排她,但是徐庶回來就是為了孝,徐庶的同學程昱和他玩起的“雙簧”騙過了曹操,可真是了不起,在那個男尊女卑時代,政治前途關係到什麼你不會明白的。相傳郭嘉就是不肯侍奉母親跑到曹操那裏,漢朝朱買臣和司馬相如一輩子都不願意在家中做事情,窮困潦倒,靠老婆辛勤持家,最後一個跟別的男人跑了,一個則是找自己的爹來救濟,兩人富貴後一個逼死前老婆,一個亂搞婚外戀。但是隻要你掩飾得夠好,不要像劉邦那麼大庭廣眾之下胡來揚言殺父親,以後富貴,大家都會替你逐漸淡忘這段不光彩,將你列為高大尚的頂級行列。
那麼孔明和他的朋友都不願意,怎麼還跟劉備?三顧茅廬你該知道吧!都以為是在試探劉備的誠心,劉備都窮途末路了,他還用得著試探嗎?明明就是躲著不見,很明顯了,尤其是第二次,居然是寒冬大雪的情況下來的,孔明再喜歡遊玩也不可能那個時候吧!沒想到孔明非常幹脆。關鍵問題是劉備很執著,也很聰明,如果連一個二十多歲的人都不待見他,那以後誰會待見皇叔,問題很嚴重,必須要解決。劉備一路走過來逢人就講:“我來看望孔明先生”。人家比你後生十多歲,你如此謙卑,而且還驚動了孔明的朋友、嶽父、同學、老師,你這事情就不好整了。劉備很明顯,要麼和我共創大業,要麼學禰衡背著持才傲物名聲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