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歸鴻與易連山對視一眼,齊聲答道:“便如何掌門所言,先將此人拿下再說。”
於是四大門派結為一氣,五十餘人紛紛拔劍,武當、昆侖兩派在北,華山、泰山兩派在南,前後夾擊,複將墨菁困在街中。唯獨華行風因受墨菁不殺之恩,此刻處境尷尬,進退兩難,默默立在原地,漸被擠至戰圈之外。
墨菁暗道一聲不好,臉上卻未露出絲毫怯意,當即長劍一揮,傲然說道:“螻蟻之輩人數再多,又有何懼。哪個求死,便上前來接我一劍。”
四派眾人身受墨菁威勢所懾,不敢貿然上前。墨菁趁機先發製人,身形似魅,劍光如電,兀自來往疾馳,數聲慘叫之下,已有數人中劍倒地,餘者不住退卻,不敢再於墨菁劍鋒所及範圍之內立足。
“臭小子不過一人一劍,有何可怕之處,我等一擁而上,定可將其碎屍萬段。”玄修子大喝一聲,提劍向墨菁衝去,泰山弟子受其感召,隨即奮勇向前,但見一片劍光勢如巨浪,漸將墨菁覆於其下。昆侖、武當兩派見玄修子先行發難,已將墨菁牽製,於是趁機而起,偷襲墨菁背後。華山派聽付歸鴻指示,暫跟隨於泰山派身後,僅在外圍掠陣,並未上前交手。
墨菁冷笑一聲,迎著泰山派眾人,一劍疾刺,直取玄修子咽喉。而他渾然不理身側霜刃,長劍如蛆附骨,如影隨形,長驅直入,生生將玄修子逼得撤劍而逃。泰山弟子見到墨菁如此深入,便自四麵合圍而來,欲將墨菁困在人群之中,而後以多取勝。墨菁瞧出端倪,雖於劍光糾纏之下急急抽身,雖得逃出重圍,卻也難免身中數劍,由是衣衫盡破,傷處鮮血直流。
墨菁未有喘息之機,身後武當、昆侖兩派人馬已至。一時之間劍刃破風,亂光急落,墨菁隻覺背上寒氣襲來,匆忙回身反擊,手中長劍甩出一道銀弧,瞬間砍傷兩派多名弟子,重創其人肘腕,使其不得不棄劍敗走。
易連山見狀立時約束門人,暫退一步,武當派亦就此止步不前,複與墨菁持劍對峙。玄修子此刻掩去一臉狼狽,重臨陣前,眼見墨菁身負多處劍傷,雖不致命,卻也流血不止,不禁多了幾分底氣,“這小子武功再強,也隻是具血肉之軀,被劍所傷,也都一樣流血。我等隻須一鼓作氣,全力猛攻,即便一時殺他不得,也能將他活活累死。”
墨菁聞言大笑數聲,慷慨言道:“原來江湖所謂名門正派,不過盡是些個偽君子而已,今日我若不將爾等殺得片甲不留,實在難平心頭之憤。”墨菁話雖如此,卻知體內真氣所剩不多,而今身陷重圍之中,倘若力戰,幾無勝算,唯有謀定而動,方有一線生機。
墨菁心內計較:“這些人各個貪生怕死,但凡見血,無不畏縮,人數雖眾,反倒讓我占盡上風。而我如今不能示弱分毫,必須趁著對手猶豫恐懼之時,給以致命一劍,隻要能將四派掌門逐個擊殺,餘下眾人勢必潰散奔逃,理應不足為慮。”
“臭小子死到臨頭,居然還敢口出狂言,易某這便將你了結,也算替這武林除害。”易連山察覺墨菁話中氣息濁重,似已到了強弩之末,於是掙著出手,欲搶頭功。
墨菁輕蔑一笑,劍指易連山道:“昆侖‘劍聖’這一字號早應除名武林,你敢上前送死,自是再好不過。”
昆侖眾人於是一擁而上,易連山身先士卒,使出風驚劍意,全力搶攻,其餘三派不能坐視昆侖獨占首功,是以相繼而至,圍攻墨菁。隻見墨菁不閃不避,見招拆招,一味與易連山纏鬥,餘人劍招若非傷及要害,絕不分神應對。墨菁終於覓得時機,先以肩頭硬接一劍,而後錯開身位,長鋒旁逸斜出,將易連山咽喉洞穿。這一劍勢若流星趕月,迅疾無比,在場眾人尚未看清劍鋒走向,易連山卻已喪命。
四派諸人見狀驚駭無比,各個收劍退守,不敢妄動,皆怕墨菁長劍突然襲來。墨菁身上又添幾處劍傷,真氣亦將消耗殆盡,待其將劍自易連山喉頭拔出,腳下忽然一個不穩,竟然單膝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