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事實讓我們明白,如果某件事現在真的讓我們很生氣(或是悲傷、灰心、焦慮、有壓力),很可能過一陣子就不會那麼糟糕了。再過一段時間,也許看起來根本就沒什麼了。於是問題便成了:如果事情過一陣子看起來沒那麼糟,那為什麼現在要反應過度呢?如果這些感覺遲早會消失,為什麼還要大吼大叫,覺得挫敗又有壓力呢?既然五分鍾後你就不那麼生氣了,為什麼要在盛怒的一刹那與人反目?何必冒這樣的風險呢?
在《別再為小事抓狂:小事永遠隻是小事》中,我采取了一個策略:"問自己:一年後,還會在乎這件事嗎?"當然,有些事到了一年以後還是很重要,但大多數事情並非如此。關鍵是要學習哪些事真的很重要,而哪些事隻是"小事",而你不會希望在一些小事上浪費精力。
想想你所見到的爭執與反應是如何傷害了別人的感情,想想有多少生命就這樣被毀滅或傷害了,有多少人因此被關進監牢,隻不過是因為他們不懂得要避免危險的反射性反應。
想想看,如果我們不說出那句苛刻的話,而是遲疑一下,做個深呼吸,把反應放慢一點,會發生什麼事?這個世界仍然不會完美,卻會多一點平靜。
97.當一扇門關上,另一扇一定會打開
當一扇門關上時,另一扇就注定會應聲開啟。能夠全然接受這個理念,會讓你更容易麵對改變、過渡期或令人失望的事。
對大多數人來說,最大的壓力、悲哀與挫折的來源之一,就是我們會覺得當一扇門關上時,生命中的一頁仿佛也結束了。我們會覺得悲傷、失落、心痛,而更糟的是對未知充滿恐懼。
這類壓力的來源,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和戀人分手或搬到一個新的城市,你會感到自己的生活再也不同了,害怕一切都沒有以前那樣美好。當你因為種種原因失去了一位朋友,或是轉學要離開你的朋友和你們共同的回憶時,你也會有相似的感覺。同樣地,在你努力完成了某件你很喜歡的事時,你也會有種失落感。一切都結束了,所有的需要、渴望與機會都不存在了。
但生命中最令人安慰的事實是:當一扇門關上時,另一扇就注定會應聲開啟。這是值得牢記在心的概念。雖然有時候並不一定會馬上應驗,但知道這個事實卻很有幫助。能夠全然接受這個理念,會讓你更容易麵對改變、過渡期或令人失望的事。
這樣想也許很奇怪,但是如果你的父母沒有跟以前幾任交往的異性分手,今天你可能就不會在這裏了!與前任戀人的分手開啟了一扇門,讓你的父母能夠相識,也讓你有機會出生。
同樣地,你可能有一些朋友搬家、轉到新學校,或不再跟你交往了。你也許很心痛,但是當他們不再在你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分量時,卻為你創造了時間、需求與能量,讓你可以再去建立新的、特殊的友情。同樣地,如果你沒有當上啦啦隊員、足球隊員,或任何你想要擔任的角色,這也是在為你鋪路,讓你去打開另一扇門。這並不是"假裝一切都好"的哲學,而是誠實地麵對生活的真相。你反思得越久,就越會發現這個概念的深刻意義。
這項哲理幫助我度過了許多轉型期與生命中多次的失望困頓,讓我找到內心的平靜。我年輕時曾是網球冠軍,我很努力地練習,許多年來幾乎每天都在訓練。一旦到了我需要放棄、轉向新領域的時候,"開啟另一扇新門"的認識,讓我更容易接受生命中的轉變。我沒有懊悔或悲傷,反而熱切地想要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我繼續網球生涯,而不跟隨我的心,我很懷疑今天自己是否還會寫這本書。
我鼓勵你好好思考一下這個概念。回想一下,過去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曾有某些事雖然結束了,卻引發了另外一些更好的事。這說明之前的事還真有必要結束呢。碰到過渡期時,正是運用這個概念的好時機。如果你這麼做了,就會發現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艱難了。
98.接受一切終成往事
無論你經曆的是什麼大事或小事,一切終將過去。
或許你聽過這句話:"一切終成往事!"這不隻是一句聽來很有道理的話,也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因為當你接受了這個概念,你的日常生活會變得更輕鬆、壓力更少,你也會更從容地度過困難時期。
有人說過,生命中唯一能確定的事就是改變。每一天有開始,也有結束。沒有任何事物是永不終止的,你曾經有過的想法現在也都過去了。每一次的呼吸也是如此。我們出生、成長、變老,生活永遠在改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