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坐落於天朝中部,如果從地圖上看的話,它正好處在地圖的正中間。最近幾年,有人這麼說,“江城”已經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了,而在幾年前,人們總說,這座城市真像是一個大漁村。這幾年,“江城”發展的很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裏可能擁有整個天朝最優越的地理條件。

“江城”被一條東西走向、橫貫天朝的大江和一條南北走向、縱貫群山的小河切成了北西南三塊兒,就因為這樣,這裏才被叫做“江城”。因為此地河網密布,所以這裏從不缺水;又因為此地交通便利,所以這裏的經濟才能發展的如此迅速。

可是,“江城”也有讓人很無奈的那一麵,那就是這裏極端而恐怖的氣候,尤其是夏季的氣候,那是種既歇斯底裏又瘋狂的變態氣候。每到夏季,整座城市仿佛就化身為一台開足了馬力的微波爐,而城裏的人們,頓時就成了微波爐裏被炙烤著的地瓜,慢慢的,就被烤熟了。

對於生活在“江城”裏的人們來說,熬過夏季始終是一年裏最惡心的事兒。這裏的夏天實在是太可怕了,太熱了,那是種沒有一絲微風的濕熱、潮熱,尤其到了五月末六月初,整座城市就會彌漫著一種絕望的味道,那是種熱到生不如死的絕望。

到了那時,你就不得不麵對:天空中,翻湧著滾燙岩漿的太陽,瞬間就蒸發掉了那極其稀少的雲朵,同時,還放射著肉眼可見的高熱射線;地麵上,蒸騰著的兩條大江所散發出的水汽,彌散在空氣之中久久無法散去,於是,就形成了一層水薄膜,這層薄膜貼在人們的皮膚上,讓人們覺得自己好像又多穿了一件衣服一樣,越來越熱、越來越絕望、越來越痛苦;天地之間,被煮熟的空氣翻湧著一層層的熱浪,熱浪扭曲著空間,也許,把人們的思維也扭曲了;街邊上,像行屍走肉般目光呆滯的行人,艱難的挪動著自己的雙腳,即使這樣,他們走的也不慢,走慢了可能很快就被曬成幹屍了。

當“江城”逐漸的混成了大城市之後,來這裏上學的外地人也就越來越多了。據不完全統計,這裏至少擠了有上百所大學,於是,漸漸地,城裏開始遊蕩著將近百萬的大學生。

別看如今這裏的地盤兒挺大的,可是,當初設計規劃時沒有預計到能建這麼多的大學,所以,就不得不把這些大學全都建在一起了,就建在西南角的一塊城鄉結合部那裏,那裏離市中心很遠,坐車到市中心至少得一個半小時,於是,每到夏天,數以百萬的大學生們如果想要去市中心消遣一下,都不得不在公交車裏擠上一個半小時,在這熱得發瘋的鬼天氣裏,他們在車裏會有多痛苦呢。

書歸正傳,就在這座“江城”裏,就在這些遊蕩於城市裏的大學生中,有個人,一個既普通又特殊的男人,也許,他是個挺另類的男人!

他叫王詡,很普通的名字,可曆史名人“鬼穀子”也叫王詡。而且,他這人比較沒羞沒臊,認為自己的本事比傳說中的“鬼穀子”要強多了;更無底線的是,他甚至還有些鄙視傳說中的“鬼穀子”,認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鬼穀子”算個屁呀。

他擁有一百八十公分整的身高,算是有點兒高度了,可體重卻隻有區區的一百斤,整體上看,有點兒像電線杆兒。說實話,他身上確實是一點兒肌肉也沒有,靠著自己那一身的脆骨才勉強能站起來。

別看他的體型有點兒殘,但是臉還是能看的:皮膚白皙,還挺細膩的,顯得幹淨清爽,一看就知道,他就是那種光動嘴、不幹活兒的紈絝子弟;標準的瓜子臉,小巧清秀,無數女孩兒都羨慕他那完美的臉型;烏黑的齊耳短發,清晰的顯露出他精致的五官;濃眉大眼,高鼻梁,小小的粉色櫻桃嘴,有種男生女相的感覺,若不是他說話時帶著低沉自大的口音,絕對會有人懷疑他是女人;他深度近視,鼻梁上架著一副銀色金屬材質的無框眼鏡,這為他平添了一種學者的氣質,再加上他沉默寡言、**自大的性格和那種低頭沉思的行為習慣,還真有點兒像個智者。

隻是這麼看,他勉強也算是個非主流的帥哥了,可是,他在長相上還是有些神奇之處的。在他雙眼的周圍,圍著兩個巨大的黑眼圈,是種看起來有些病態的黑眼圈。濃濃的黑眼圈配合著他那蒼白的皮膚,整體看來,有點兒像那種在古代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癮君子,似乎還像那種弱不禁風的紈絝子弟、浪跡世間的酒囊飯袋,其實,他自己認為,自己最像的應該是過去港產片裏的僵屍,那些僵屍也是在蒼白的臉色下頂著一雙巨大的黑眼圈。

為什麼他成了這副德行呢?一個底子不錯的帥哥怎麼把自己折磨的像個肺癆鬼一樣呢?原因很簡單,簡單的令人無語。王詡此人酷愛夜間活動,經常熬夜,又不喜歡見太陽,所以,日也熬、夜也熬,終於熬出了熊貓眼!

說完了他慘不忍睹的形象,再說說他的人生經曆吧。他小學是在家鄉讀的書,初中同樣呆在了家鄉,高中也是。大學混到了“江城”,讀的是“生物化學”這個專業,四年後,畢業了,接著讀,碩士讀的是“藥學”,三年後,又畢業了,又讀博了,專業還是“藥學”,如今他已經讀到博士研究生的第二年了,又快畢業了,馬上進社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