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一看你們就是學生。也不賺你們的錢,賣85的衣服,你給80就行。”老練攤主的話聽上去很讓人舒服。聽上去也合情合理的,同時在價格上也給了優惠。
小麗看了看攤主,眼神又看向許晴。她忍不住的點點頭,覺得這個價格似乎很是公道。
“不行,還是太貴,再給便宜點。”許晴的態度和小麗不同,賣家老練的伎倆看來對她不怎麼起效。
“不貴了,你看這衣服質量多好啊,已經很照顧你了。”攤主維持著自己的價格,顧左右而言他般拋開價格在強調質量。不過,這樣的回答聽上去多少有些牽強。
“便宜點!”許晴的話音很短,但聽上去卻很有力度。
“行,看在你們是學生的份上。75,不能再少了啊。”攤主始終抓住她們是學生這點來減少價格,這樣做也是一種經商技巧。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假象,她是站在你們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很容易打動人心。從這方麵可以看出,人家的生意經很高明。
我們常這樣講,推己及人,要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這樣做很容易打動對方。另一方麵,在相互僵持的時候也能輕鬆的給自己找個台階下。
不過,這種情況有個反麵教材,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兩個人有了紛爭吵架的時候,鬧得不可開交,退無可退了。往往理屈的那個人就會這樣給自己找台階下。“要不是考慮到你怎樣怎樣,我早就收拾你了。”這句話的表麵意思是自己在讓步,我考慮到你的不行,所以放你一馬。其實呢,就是一種托辭。借別人的名義給自己找個台階下。貌似照顧了對方,其實是在變相滿足自己的虛榮。
“不行,還是太貴。能便宜嗎,不然我不要了。”許晴一看就是久經殺價場的高手,十分清楚應該如何“對敵”。她在下最後通牒的同時,隨手放下了手裏的衣服。
“那行,你說多少錢吧?”還價的過程進入高峰期,賣方一定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反正我說多少錢你都覺得貴,那麼你來出個價,看看如何。差不多就賣給你,不行就兩散,省的浪費時間。
討價的過程中,小麗一直看著許晴。說實話,她很少經曆這樣的場麵。一方麵,她隱約的為許晴的針鋒相對而擔心,怕她難以收場。另一方麵,她又很是期待,這場還價的真人秀會如何結尾呢?
許晴似乎早就預料到這種問題的來臨,她下意識的看了看新衣服,對攤主說:“40吧!”
小麗的嘴巴都有點合不上了。真想不到,許晴還價的功底如此之深,價格差距如此之大。
“這不行,太少了,再給加點。”
攤主的聲音回過來。小麗的嘴巴才勉強的可以合上,她在心裏想。“我就說嘛,你給人家這麼低的價格,賣給你才怪呢。白讓我剛才吃了一驚。”
許晴聽到回答,從眼神中看得出來,她心裏也有底了。隻見她不慌不忙的說道:“就40,不賣算了。”
小麗其實有所不知。攤主既然是這樣回答,並沒有斷然的拒絕,就說明這價格尚有利可圖,隻是賺得少了點。於是再爭取一下,看還能給高點嗎。
許晴深諳此道,她報完價,就要拉著在一旁呆看了的小麗離開。
“這樣吧!”攤主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才說道:“45,你要的話就選一件。”
於是,在小麗讚許崇拜的眼神中,許晴正在那挑選自己心儀的短衫呢。
之後,類似的場景繼續上演。兩個女孩都有了不少收獲。
“靜若處子,動若狡兔。”用來形容許晴再合適不過了。今晚的小麗意外收獲連連,不但省了不少自己的銀子,更讓她認識到許晴的另外一麵。在她心裏,對許晴的崇拜和親切感又加深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