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開篇(1 / 2)

大學,沈錡鈺經曆了4年,畢業前看到周圍的同學擠破了腦子去爭搶那些少得可憐的崗位,她終於慶幸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了,是的,她讀研了。

讀研,對一個女子來說意味著什麼,是繼續生活在安全的象牙塔中,不去想就業壓力有多大;是看著曾經的同學一個個飛黃騰達,事業有成,而自己卻埋首故紙堆,做著枯燥的課題研究;是享受著單身的自由,恣意揮霍青春,耳邊飛過的是親友們那些不堪的流言。

一個老姑娘,這麼大的歲數了還在讀書,肯定是讀壞腦子了,這樣的女孩子看來是沒有人家要了,可憐啊可憐!

無論流言如何不堪入耳,沈錡鈺這研究生還是讀了,由於大學四年表現出色,保送了本校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的研究生。

一個從國際教育學院出來的學生,學的又是本專業的上位學科,在這個留學生越來越多,而漢語教師稀缺的學院裏,毫無懸念,沈錡鈺讀研的學費有了著落。

師大,地處J市郊區,背靠著連綿的北山群,雖說與外界的聯係實不如上海杭州那些大學來得密切,但沒了喧囂的鬧市,師大倒也不失為一個研究學習的好環境。

熟悉的環境,沈錡鈺再次回到師大,少了初來時的那一分激動,多了幾許穩重。再次麵對共處了四年的學院老師,交流起來她越發如魚得水,站在外院教室的三尺講台上,她泰然自若。

不是自誇,要說環境適應能力,沈錡鈺的程度算是上等水平了。清早起來去人文大樓上兩堂語言學的課,九點半收拾了書包慢悠悠地去外院給留學生上兩節漢語課,幾分鍾,完成了從學生到老師的身份轉換。在導師麵前,她是認真記錄提問並和老師據理力爭的好學生,轉眼,到了學生們麵前,她又是循循善誘親切博學的好老師。

隻有對著以往幾張畢業照,一個一個地數他們的去向,看著照片上天真的笑容,回憶寒暑假聚會時那些沾染了社會氣的笑臉的時候,沈錡鈺難免頓生感慨,偶爾也想象一下自己三年之後又會是如何一個麵貌。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留學生辦公室接手、整理學生資料,都是一些來自中亞、非洲的學生,難得有些歐洲人也是學校同歐洲的某個合作辦學的大學送來的,東歐國家的學生。

沈錡鈺把自己班的學生資料放進檔案夾,感慨自己運氣不好,班裏10個學生,不是喀麥隆就是摩洛哥的,“唉……非洲人怎麼這麼喜歡往我們師大跑?”

“還不是過來做生意的,阿拉伯人紮堆來浙江做生意,當然得來學點中文了。”對麵辦公室的鄭瀟老師口氣冰冰地應道。他的心情也不好,帶了幾年班,一直是土耳其班,對著一群黑不黑白不白的學生,他上課都沒多少激情。尤其是幾個在小商品城經商的,每個禮拜都要往外跑,周一經常缺到,本來就隻有七八個人,再不來兩三個,他在講台上站著都提不起精神來。

這麼說起來,沈錡鈺和鄭瀟倒是挺羨慕宋舒怡的,帶了一個中級班的綜合課,基本都是歐洲的學生,而且中級的學生交流起來也方便,上課不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