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皓朝那邊望了一眼,又緩緩的回過頭去,不再看方臘等人。
受降活動一直持續了五六天,終於山內的十二萬叛軍全部出山受降,一時間關押俘虜的大營人滿為患,到處都是俘虜。
公元1119年六月底,轟轟烈烈的方臘叛亂,曆經了七個月,席卷了幾乎整個江南之地,終於徹底落幕。
以方臘為首的叛軍主將方肥、方五相公、呂將、陳箍桶、鄭魔王、陸行兒、仇道人、俞道安等人,以及方臘的妻子鄒氏,全部被收押帶上枷鎖,一路上重兵把守,押往京師邀功請賞。
幫源之戰,原本應該是一場誓死血戰。在曆史上的這次大戰七萬人全部戰死,無一人投降。而韓世忠韓世忠偵知了方臘的下落,全力突襲這個岩洞,幾經格鬥,方臘、呂將等五十二人不幸落入敵手。統製辛興宗截洞口,“掠為己功”,與韓世忠發生械鬥,呂將等十三人乘機得脫。如今卻因趙皓的穿越,不但此次叛亂因其提前,最終的結果也因其得以改寫。
大宋宗室公子趙皓,不忍因花石綱之禍而起,被方臘等人教唆而起的十二萬農民軍就此被殺戮幹淨,隻率家將兩人進入幫源山區,說降方臘而歸。
除了方臘一眾主將押赴汴京請賞之外,叛軍之中黃頭巾以上頭領,約數千人全部被打入大牢,擇日發配充軍。藍頭巾以上者,永世充軍,子子女女無窮也;餘者終身充軍,一直到死為止。
至於普通紅頭巾的士兵,挑選其中精壯者從軍,責令立功贖罪,餘者全部臉上刺字,以便地方監管,遣散回籍。
自農曆三月出兵江寧,到六月底徹底平定叛亂,宣帥童貫隻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自平定西夏之亂後,又算是赫赫軍功一件。
眾將士皆大歡喜,隻等朝廷封賞,惟有王惟忠卻屢次向童貫提出這次叛軍歸降中的漏洞。
“方臘之妹方百花、方臘之子方書與方豪,為何不見?”
“盡皆戰死,屍體已被掩埋。”
“方臘有虎賁護衛三千,為何不見來降?”
“已全部於箭門嶺之戰被我軍剿滅幹淨。”
“胡說,箭門嶺之戰,未見方臘之虎賁軍。”
“莫須有,我說有就有。”
王惟忠與趙皓的一問一答,如同小兒拌嘴一般,奈何童貫非但不責問趙皓,反而怒斥王惟忠雞蛋裏挑骨頭,無事生非,迫於童貫的淫威,王惟忠隻得作罷。
……
農曆七月中旬,各地的叛亂徹底得到平定,餘下幾股小叛亂很快被鎮壓了下去。
而最令人奇怪的是,方七佛部叛軍約五千人,突然消失不見,如同人間蒸發一般,官軍遍尋數月不見,便以已殲滅方七佛部邀功請賞,此乃後話。
童貫也率軍回到杭州城,稍稍整頓之後,便開始撰寫邀功請賞的奏章,當然也包括部曲們的功績。
隻是,趙皓說降方臘的功績卻在奏章中隻字不提,將幫源山之戰描述得極其慘烈,宋軍個個英勇上前,以二十萬圍殲叛軍四十萬,斬殺二十八萬人,俘虜十二萬人,賊首方臘等盡皆被俘。
至於趙皓的功績,卻隻單單提了獻計破蘇州……雖隻一功,卻描述得極其詳盡,且單獨為其請功,想要不引起官家的注意力也難了。
對於趙皓說服方臘一事,趙皓本人諱莫如深,雖然眾說紛壇,卻沒有一個準數,而且趙皓本人又不以此為功,功勞都被童貫分解到一幹主將身上去了,大家也沒什麼好說的,漸漸的也不再盤根問底。
而最賺的是韓世忠,擒方臘的首功記在了他的身上,不但得到一筆豐厚的獎賞,而且被童貫請提為軍都虞侯,短短四個月連升了三級,也算是時來運轉,金子終於得以發光。
而神霄派宗師王文卿,也因曾以神雷助宋軍破睦州城,被童貫以“仙術超絕,法力無邊”上奏官家,等待他的將士道君皇帝的重賞和恩寵。
而趙皓本人,回到杭州城後,便開始收拾行裝,打道回府,終究他非官非將的,平叛之戰完了,他這個隨軍平叛顧問的虛職也到頭了。
這一場平叛之戰,對於他來說是脫胎換骨,鳳凰涅槃般的一次經曆。
而最重要的是,說服方臘,拯救了11萬多人的生命,每救一人得功德值10點,功德值和聲望值突然激增了110多萬。
第三級奇珍閣的升級條件為100萬聲望,係統自動升級,白虎閣為之開放!
PS:出差到8點才回,今日就一章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