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口服降糖藥治療(1 / 3)

1.口服降糖藥有哪些?可相互搭配使用嗎?

口服降糖藥一般是指經口服後有降糖作用的藥物。1型糖尿病患者首先要補充胰島素治療。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僅有15%的患者發病開始時單純飲食治療可達到滿意的控製標準,但是一年後這部分人中多於一半的患者血糖逐漸升高,所以必須在飲食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降糖藥物才能使血糖控製滿意。

各類藥物之間可相互搭配使用,但同類藥物禁忌搭配使用。

目前口服降糖藥可分為五大類:

(1)磺脲類降糖藥: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而起作用。如:甲磺丁脲、優降糖(格列苯脲)、達美康(格列齊特)、美吡達、迪沙片(格列吡嗪)、糖適平(格列喹酮)、亞莫利(格列美脲)等。

(2)雙胍類降糖藥:增加周圍組織對糖的利用,抑製糖的吸收,減少肝糖輸出。如:苯乙雙胍(降糖靈)、二甲雙胍(降糖片、格華止、迪化糖錠、美迪康)。

(3)α-糖苷酶抑製劑:延緩糖的吸收,降低餐後血糖。如:阿卡波糖(拜唐蘋)、伏格列波糖。

(4)非磺脲類刺激胰島素分泌劑:快速作用刺激胰島第一時相分泌,餐後2小時又能較快回落到接近基礎狀態後水平。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5)胰島素增敏劑——噻唑烷二酮類。如:吡格列酮、羅格列酮。

2.磺脲類降糖藥物的作用機製是什麼?

不同種類的口服降糖藥物有不同的作用渠道,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應首選最符合患者病情的藥物。磺脲類降糖藥物通過以下作用達到降糖目的:

(1)刺激胰島B細胞釋放或分泌胰島素。

(2)刺激B細胞增生,並有抑製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抑製D細胞分泌生長抑素的作用,減少與胰島素相拮抗激素的分泌。

(3)增加靶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

(4)減少肝糖原異生和分解。

(5)減少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抵抗。

(6)減少肝髒對胰島素的清除率。

3.磺脲類藥物的低血糖反應給患者帶來什麼樣的危害?磺脲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低血糖反應,其中最多見的是優降糖的低血糖反應。糖尿病患者中肝腎功能不全者、或老年糖尿病患者,由於藥物在體內代謝緩慢,易發生頑固性低血糖。低血糖反應常可誘發心腦血管意外,並且反複或持續的低血糖反應,可加快神經係統或心肌的病變。不規則的進食或者飲酒等均可誘發低血糖反應。在臨床上我們常常見到老年糖尿病患者因為對低血糖反應的敏感性差,或服用一些藥物掩蓋低血糖症狀,發生低血糖昏迷或肢體癱瘓而被誤診為腦血管意外收入院。

4.肥胖型的患者,能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嗎?因為肥胖型的患者體重已經超重,所以為了提高機體對降糖藥物的敏感性,治療過程中應該先進行適當的減肥,並抑製營養物質的過度吸收。磺脲類降糖藥物一般適合用於糖尿病病程小於5年,體重正常或偏瘦,未曾用胰島素治療或胰島素用量每日小於40U者。形體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應首選雙胍類降糖藥物。

5.雙胍類降糖藥物的作用機製是什麼?

(1)雙胍類藥物可抑製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使小腸對葡萄糖的利用率增加20%,降低餐後高血糖,而不引起低血糖,不增加體重。

(2)雙胍類藥物對胰島B細胞功能無影響,但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促進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

(3)抑製肝糖原異生,降低肝糖原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