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糖尿病的基本知識(一)(1 / 1)

人體的基本結構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礦物質和水,是組成人體結構的基本物質,這些物質構成細胞,人體就是由細胞和細胞間質組成的。許多細胞集合在一起形成組織,各種組織結合起來又構成器官,若幹結構和功能有相互聯係的器官又共同組成一個係統,不同係統又組成一個統一的機體。人體包括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生殖、運動、神經和內分泌等係統。各個係統都有其結構和功能上的特點,同時又相互聯係,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叫糖類,是機體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碳水化合物又是食物的主要成分,在糧食、食糖和水果中含量較高。碳水化合物經消化、吸收而形成的葡萄糖是機體最理想的能量來源,全身細胞及組織都能利用。每克碳水化合物可提供4000卡熱量,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可轉化為脂肪和蛋白質加以儲存。碳水化合物的種類很多,主要包括:①單糖:由1個分子組成,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能很容易地被人體所吸收。水果中的糖類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②雙糖:由兩個單糖分子組成,如蔗糖(由1個葡萄糖和1個果糖分子組成)、麥芽糖(由2個葡萄糖分子組成)、乳糖(由1個葡萄糖和1個半乳糖分子組成)等。雙糖在體內的消化和吸收也比較容易;③多糖:由多個葡萄糖分子組成,如糖原、澱粉、纖維素等。糖原是人體的主要組成成分,儲存在肝髒和肌肉組織中的糖原是人體重要的儲備能源。

脂肪

脂肪包括甘油三酯、膽固醇和磷脂三大類。甘油三又稱中性脂肪,平時所說的脂肪主要指這一類。中性脂肪是甘油及脂肪酸組成的化合物,在肥肉、豬油、牛油、植物油和各種果仁中含量較高。根據其來源的不同,脂肪又可分為動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兩種,前者主要是飽和脂肪酸組成的,後者則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脂肪是體內重要的供能物質,脂肪所含熱量要比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高出1倍以上,每克脂肪可提供9000卡熱量。膽固醇是一種小分子脂肪,不僅是機體內的重要組成成分,而且是人體合成一些激素或維生素的前身物。磷脂是一類含磷的脂類,它們也是機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在體內代謝上還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見,脂肪是食物的重要成分,也是人體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脂肪在胃腸道被消化後,分解成甘油、脂肪酸和其他成分,它們被吸收後,是能量代謝和物質代謝的來源,多餘的甘油和脂肪酸則在體內合成脂肪加以儲存。

蛋白質

蛋白質由多個氨基酸組成,也是人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及食物的重要成分之一。體內的肌肉、骨骼和內髒主要是由蛋白質組成的,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各種酶也是蛋白質,而且蛋白質還是體內某些激素和免疫物質的重要組成成分。蛋白質也能為機體提供能量,與碳水化合物一樣,每克分子蛋白質可提供4000卡熱量。根據來源不同,蛋白質可分為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含動物蛋白較多的食物有各種蛋類、肉類、魚蝦、乳類等,這類食物中所含的蛋白多為優質蛋白,因為它們較易被消化吸收,而且含有較多的人體自身不能製造、隻能由食物供應的所謂“必需氨基酸”。植物蛋白的化學結構與人體自身蛋白質相差較遠。豆類、豆製品及果仁中均含大量植物蛋白,糧食、水果及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植物蛋白。食物中的蛋白質在胃腸道被分解為各種氨基酸,然後被機體吸收並生成所需的蛋白質。

維生素

維生素是一種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對於正常的生命活動,包括促進生長發育、維持生理功能、調節物質代謝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很多維生素在體內不能合成或者合成不足,必須從食物中攝入以滿足身體的需要,所以維生素是重要的食物營養成分之一,有些維生素,如維生素C和維生素B可在皮膚或者腸道內生成,如果維生素攝入不足或吸收障礙,可導致相關疾病。身體內維生素,不足可引起夜盲症,維生素B缺乏可引起骨軟化,維生素B缺乏可使習慣性流產及心、腦血管病變發生的可能性增加,維生素E缺乏可引起出血傾向等等。

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人體內的無機物種類很多,它們以無機鹽的形式大量存在於體內。有些無機物含量較高,占體重的萬分之一以上,如鉀、鈉、氯、鈣、鎂、磷等,所謂礦物質就是由這些元素組成的。礦物質在體內有重大意義,其中鉀、鈉和氯對維持人體內的水、鹽和酸堿平衡起重要的作用,鈣、鎂和磷則對維持骨骼的結構及功能,維持神經及肌肉的興奮性,以及維持各種酶的活性起重要的作用。另一些無機物則占體重的萬分之一以下,通常把它們稱為微量元素,如鐵、銅、鋅、砸、鉻。這些微量元素含量雖少,但在體內的作用重要,鐵缺乏可引起貧血,曬缺乏可加快老化和引起癌變率的增加,銅缺乏可引起多種代謝障礙,鋅缺乏可引起生長發育停滯,碘缺乏可引起兒童的呆小症及成人的地方性甲狀腺腫,鉻缺乏會影響胰島素分泌等等。所以,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維持有必不可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