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1 / 2)

靜聽佛音

從前有一個屠夫,沒有娶妻,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對他非常好,但他生性暴烈,對自己柔弱的母親動不動就大聲嗬斥,甚至動輒施以拳腳。

有一天,這個屠夫聽說南海觀世音菩薩非常靈驗,立即決定去朝拜普陀山。但他到了普陀山,找遍了整座山,也沒有見到觀世音菩薩,他就去問住持老和尚:“師父啊,觀世音菩薩到底在哪裏呀?”

“看你心誠,我給你指條路,你趕快回去,一路投宿,見到反穿衣服、光著腳跑來給你開門的那位,就是觀音菩薩。”老和尚回答說。

屠夫一聽,非常高興,趕快起身回家。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戶農家,男主人為他開門時,他仔細看了看,男主人沒有赤腳。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沒有人赤腳為他開門。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來,投宿很多次,卻一直沒有遇到高僧所說的赤腳開門人。他開始對高僧的話產生了懷疑。快到自己家時,他徹底失望了。

太陽下山時,屠夫沒有再投宿,而是連夜趕回家。到家門時已是午夜時分,疲憊至極的他費力地叩動了門環。屠夫急急忙忙地叫門:“娘啊,快來開門哪!”

正在睡夢中的老母親忽然聽到熟悉的吼叫聲,知道是自己日夜思念的兒子回來了,萬分驚喜,就慌忙爬起來開門,黑暗中,衣服穿反了,光著腳。兒子進門後,一眼就看見了反穿衣、光著腳的母親,倒頭就拜:“拜見觀音菩薩!拜見觀音菩薩!”

老母親知道是菩薩感化了兒子的心,於是趁機教育了兒子一番。母親從以前到現在,對自己的照顧和包容,一點一滴,此時都浮現在他的腦海中,屠夫這才領悟到,原來母親就是家中的活菩薩啊!

這時,屠夫突然哭起來,抱著母親說,孩兒不孝,居然不了解您對我的用心,從今以後,我一定盡力服侍你。自此之後,屠夫便竭力孝敬雙親,如同供奉菩薩一樣,全家人過著和樂的生活。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意思就是說家中如果有一位老人的話,在生活上他(她)對我們會有很多益處。這經過了上千年錘煉的說法自然是值得信任的。作為現代人,家裏有老人,最基本的可以幫助我們整理家務,看管孩子,管理我們的生活起居,讓我們結束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後,每天在夜幕降臨時跨入小區,抬眼看到自家的屋子燈火通明,心中會有一種異樣的溫暖。

然而,現實是隨著社會發展,小家庭模式越來越突出,加上兩代人之間在消費觀念、生活內容安排等各方麵存在巨大的差異,很多年輕夫妻喜歡有自己獨立的天地,可以在個性化的生活中逍遙自在,而有些住在一起的兩代人有水火不相容的尷尬,甚至引發兩代人之間難以化解的矛盾。

想想兒時父母為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不厭其煩為我們洗了多少尿布,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教我們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我們係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我們穿衣服、梳頭發;每天教我們背兒歌,還要絞盡腦汁去回答我們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古怪問題……父母做這一切的時候,心裏溢滿幸福,可是,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