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無論是山水草木,還是魚鳥花蟲,都物競天擇,繁衍千古。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個物種,在幾百萬年的繁衍生息中,與自然萬物不僅在精神實質上是相通的,而且在外在表現上也有很多相同、相似的地方。當人類實現了心靈世界與自然精神的融會溝通,就會驚奇地發現,平淡無奇的山水草木、花鳥魚蟲給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啟迪。
孔子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便是中國思想史關於人與自然的最早領悟,曆代文人墨客潑墨自然、寄情山水的詩詞書畫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年,範仲淹在讚頌桐廬郡嚴子陵先生時寫道:“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山,不僅代表著恒久和安詳,更象征著崇高、穩重、寬厚、大度與剛毅。水,則代表著柔軟、圓潤和曲達。你看,山水和人類之間存在著多麼玄妙的共性,難怪自古以來注重自身修養的人都把山水精神作為他們的人生標杆。
山的智慧,不是昂首天外,居高臨下,盛氣淩人,目空一切,而是用默默無聲來詮釋品德之高,見識之廣,智慧之深。
山的智慧,不見異思遷,不隨波逐流,不輕言放棄,而是用剛毅與執著,在是與非、對與錯、黑與白之間堅守著道德與精神底線,勇於直麵人生所有的際遇變遷,而巋然不動。
山的智慧,臨謗不戚,受譽不喜,遭辱不怒,厚德以載物。它擁有一個博大而精深、豐潤而寬厚的內心世界,以穩重、寬厚、大度與剛毅,換得天地間千萬年的昂然矗立。
有山有水才是完美的風景,山水相依才是最和諧的畫卷。人生應如高山一樣巍峨挺拔、寬厚大度,亦當如大海之水一樣坦蕩恣意、溫婉流暢。
水的哲學便在於潤物無言、寬厚包容、以柔克剛、滴水穿石、隨機應變、無形化有形。
我們常說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水溫和純淨,流暢自然,細致而奔放,超強的適應能力並非無原則的妥協,而是以柔克剛——水持之以恒地用時間來證明一切。人生何不是如此。
人生的至高修養便是將二者精神有機融合,如山,如水,才能做到既圓潤又不失原則,既剛正又不失和氣,既穩重又不失靈動,既大度又不失細膩,既剛柔並濟又和諧共生。
基於此,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從信仰、原則、穩重、意誌、擔當、內涵入題,下篇從追求、姿態、能力、毅力、機變、胸懷入題,生動形象地講解了如山的智慧和如水的哲學,這種中國人獨有的人生哲學將給你當下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有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