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警衛三師的起義方案最終確定的同時,譚五作出了一個決定,他告訴陳四虎,自己不想去蘇北根據地。
“你瘋了嗎!”陳四虎表示不理解。
譚五說:“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就要回家了,這當然好,但我是一名特工,術業有專攻,回到部隊我能起多大作用?所以我得留下來,這裏還有我們的同誌,我得和他們一起戰鬥下去。”
譚五的態度堅決,陳四虎最終表示理解,但問題是整個警衛三師都起義了,你有什麼辦法留下來?又怎麼能讓伊藤信任你?
譚五早已想好了計劃,包括自己在內,伊藤的五名內奸到了最後時刻,應該是會被甄別出來的,這五個人會被關到禁閉室,在師部起義開拔的那一刻,這五個人應該會被處死的,但最後關頭,這五個人躲在禁閉室裏,將門反插起來,外麵的士兵一時無法打開禁閉室門,由於開拔匆忙,故而這五人就一直留在了禁閉室裏,得以僥幸活了下來。
譚五設計的方案看起來是可行的,但陳四虎仍不放心,譚五表示不會有問題,因為自始自終自己並沒有給伊藤提供像樣的情報,從這個角度上,說明自己一直都沒有取得三師的信任,所以最後關頭被三師拋棄是很合理的。
譚五說,自己已經征得了上級的同意,所以他必須留下來,借此機會應該可以打入特高課,那樣起的作用會很大。
陳四虎將譚五的計劃告知鍾建祥,鍾建祥表達由衷敬意的同時,也同意了譚五的計劃。
在中共地下組織的幫助下,鍾建祥老家縣城裏的家屬已被成功轉移至蘇北根據地。鍾建祥再無後顧之憂,於是偽造了軍委會的軍令,以剿滅新四軍蘇北根據地的名義,悄然完成了部隊集結,隨後兵分三路迅速過江,但在過江時其中一部被日軍發現異常,隨即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其餘兩路則順利完成渡江,並在新四軍的接應下,警衛三師大部抵達了蘇北根據地。
遺憾的是,五千餘人的警衛三師最終有近二千人沒能完成渡江計劃,在長江南岸,他們與日軍殊死激戰,直至彈盡糧絕。
這近兩千人的部隊被日軍阻截,並發生激戰,這也是伊藤的設計,關鍵時刻,伊藤對派遣軍總司令部彙報了警衛三師一部的異常,在伊藤的情報支持下,日軍出動大部隊前往長江南岸,對三師一部進行攔截阻擊。伊藤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讓警衛三師的起義進行的不是很順利,一來更具真實感,二是盡可能消減警衛三師的戰鬥力。
警衛三師的“叛逃”之後,和平軍及日軍的聯合調查組來到了三師原駐地——中華門外的菊花台一側,在禁閉室裏,調查組有了重大發現,有五名軍官仍被關在這裏,他們還活著!
經詢問,五人都說自己的伊藤的人,最終他們被移交到了特高課。這五個人被警衛三師甄別出來,這是在伊藤的預期之中,他隻是好奇,為什麼最後關頭鍾建祥沒有處死這五個人呢?
伊藤分別單獨訊問了這五個人,他們的說法大同小異,意思是鍾建祥懷疑他們,或許並不能確定,在部隊集結的時候,他們就被關進了禁閉室裏,部隊開拔的最後關頭,他們預感不妙,所以用行軍床、木板等物品在禁閉室裏將門在內牢牢抵住,確實最後的時候,有士兵在砸門、撬門,也許是害怕槍聲會引來麻煩,所以士兵們最後也放棄了禁閉室的這個鐵門,他們五個人這才僥幸活了下來。
伊藤基本相信這五人的說法,他的注意力此刻都在蘇北的根據地,故此對這五個人,伊藤早就看不上眼了,也不再需要他們,於是伊藤將他們打包轉讓給了隔壁的21號,充當普通的小特務,還是可以的,也算是仁至義盡了。對此譚五有些失望,他原以為自己就此可以打入特高課,不過可以進入21號,這個結果也是能夠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