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怕人尋問,咽淚妝歡。瞞、瞞、瞞。(1 / 2)

所謂傳奇,就是在別人看來不真實,而卻有人在其中真實地悲歡浮沉著。

所謂傳奇,也就是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人、事與物,卻被命運和時勢攪在了一起。

所謂傳奇,也就是原本不可一起相調配的酸、辣、苦、甜、麻、鹹全都混在了一起,最後那味道讓人莫能分辨,隻能頻頻砸舌。

偶爾嚐想,我與我的友人們、愛人們的經曆又何嚐不是一部傳奇呢?雖不能驚天動地,也不能使鬼神而泣,但我們卻為之付出了真實的淚與笑。

當我身曆其中的時候我就想把它寫出來,但提起筆卻怎麼也寫不出來,仿佛一切都不真實,突兀紛亂沒有頭緒,不知從何說起。可當事過經年後,在回憶中往事卻無比清晰有序起來,像是一粒粒散亂的珠子給串了起來。這就好比畫家作畫,對著人或物時畫的倒不像了,但憑借著感覺畫出的反而與其一樣。其實,高明畫家作畫,他必不是對物描摹當即畫下,而是先觀一物,將其模樣神情銘記在心。當你對著一個人或物時,你必不可少要呆板地描摹,刻意求工,於是也便滯澀。而當你憑著那了然於心的記憶時,那形象定是呼欲而出,於是也便一氣嗬成、圓潤天成了。

成語“胸有成竹”就是這樣得來的。“胸有成竹”是宋蘇東坡形容當時善畫墨竹的文同先生的。文同畫竹在當時是出了名的。文同所畫之竹不僅形似,而且意韻神態融會其中。這就有賴於他“胸有成竹”。他在自家園中種竹數杆,日日觀之,自然融會於心,於是下筆下便有神韻了。

回憶中,當年舊事像一粒粒散亂的珠子給串了起來,清晰有序。於是藉著記憶,我便把它一一記述起來。雖有悲歡,但心卻無波瀾了。那感覺仿佛都是別人事。心冷的時候,可以對著那創心的痛大笑起來。心暖的時候,也可以為著一件微不起眼的小事而感動得熱淚盈眶。因為,畢竟已是曾經。悲歡已無需計較,悲歡已不再重要。

當2046年的一晚,我倚著欄杆望著那兩後淡黃色的上弦月時,我突然想四十年前的那晚。那時的月亮又是何模樣呢?

回想中,那晚的月亮圓圓的,朦朦地散發著淡淡的白光,四圍是淡黃的光暈,像是一個人新生的憧憬。

當一個人生出憧憬時,那一定是向往著美好的。我非異類,自然生出的也都是美好的憧憬。

最初,我的憧憬是擁有一個玩具手槍,結果我的這個憧憬很快就得以實現了。當我告訴我的母親時,她沒有說什麼就給我買了一把。其後,我的憧憬是擁有一個美麗的文具盒,結果我的這個憧憬也得以實現了。當我再次告訴母親時,母親又二話不說給我買了來。

這兩次憧憬的實現之輕鬆容易,使我對憧憬的實現產生了錯誤的認識。我以為當我想要什麼時,隻要告訴我的母親就可以了。可慢慢我知道並不是這樣,終有一天母親不能再幫我實現憧憬。即使能夠幫到我,但也起不了決定作用了,隻有我自己的努力才能實現憧憬。

當我意識到這些時,那年我十三歲。那年,我第一次生出挫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