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傳出蕭峰為了天下蒼生,不忍揮軍南下攻取大宋的消息,群雄無不感慨。當年蕭峰在丐幫做幫主的時候為了大宋,為了武林,鞠躬盡瘁,後來背負惡名,而受武林同道追殺。聚賢莊一戰,為了自保,誤殺許多武林人士,更引起無數公憤。但是自從在少林寺裏,蕭遠山還有慕容博等人當麵澄清蕭峰惡名,武林同道方知錯怪了蕭峰,方知蕭峰大仁大義,真英雄也。如今蕭峰為了大宋,不忍再起戰亂,而身困遼國牢獄,此番大義,武林人士再愚蠢也懂的什麼是大是大非,以前誤會蕭峰,群雄便後悔不已。
如今他被困消息一傳出,三山五嶽的前輩高手。年輕一輩敬仰蕭峰的青年俊傑無不既感慨又憤恨,感慨蕭峰仁義,完全沒有所謂的民族歧視,心係天下的豪情壯誌。憤恨遼國大王的無情無義。江湖上一時風起雲湧齊聚雁門關外,自少林寺英雄大會後沒多久,群雄再聚,此行大家的目的隻有一個,大家都明白,救出蕭峰。迎回昔日蓋世英雄喬峰(注:本故事由此為引線,徹底拉開帷幕,本故事純屬個人自創,劇情人物雖和天龍八部裏德人物有些相同,裏麵的一些武林前輩還有一些人物劇情和金庸前輩沒有半毛錢關係,如有雷同,太榮幸了。記住,我的江湖,我做主)
群雄救出蕭峰退到雁門關外,但是宋軍愚昧,死活不肯打開城門。還自說是遼軍奸細,打扮成漢人,伺機攻城,放下冷箭。群雄氣憤,大罵宋軍將領愚昧,昏庸。進不得,退不得,當真是腹背受敵。情勢危急之際,大家一時也想不出對策來,之後先退到雁門關外的亂石堆那裏掩護。但是這時候,耶律宏基的二十萬大軍,已經追趕了上來。虛竹和段譽眼看情形不對,舒展絕頂武功,把遼王抓了過來,但是卻被蕭峰要了過去
這時遼軍和中土群豪分從南北湧上,一邊想搶回皇帝,一邊要作蕭峰、虛竹、段譽三人的接應。
“誰都別動,我自有話要跟大遼皇帝說。”,蕭峰一聲長嘯,把所有人都鎮住了,要知蕭峰內力雄渾,剛猛無比。不下於虛竹和段譽。一些內力稍差點的都被震得耳鼓直響,良久才停。隨著蕭峰的一聲呐喊,遼軍和群豪登時停了腳步,雙手都怕傷到自己人,隻遠遠呐喊,不敢衝殺上前,更不敢放箭。
虛竹和段譽也退開三分,分站耶律洪基身後,防他逃回陣中,並阻契丹高手前來相救。
“這蕭峰的性子剛烈的很,我把他囚於獅籠之中,對他羞辱不堪。這時候落在他手中,他如果要報複,恐怕本王性命不保。”也是遼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他放任蕭峰離開又怎麼會有今日之禍,要知蕭峰在幾十萬大軍之中,取將帥頭顱,猶如探囊取物一般,要殺他如同屠狗殺雞一般。
但,他又怎麼會想到,蕭峰這麼做卻是為了救他,畢竟耶律宏基也算是自己的結義大哥。不過這樣就有點對不起虛竹和段譽了,想到這裏,蕭峰不免心中一酸。卻聽蕭峰道:“陛下,這兩位是我的結義兄弟,不會傷害於,你可放心。”耶律洪基哼了一聲,回頭向虛竹看了一眼,又向段譽看了一眼。
“我這個二弟虛竹子,是靈鷲宮主人,三弟是大理段公子。臣向曾向陛下說起過。”耶律洪基點了點頭,說道:“果然了得。”這三人都是當世絕頂高手,可惜三人都不能為自己所用。此時耶律宏基既懊悔,又無奈。得蕭峰,雖不可得大宋,但是有蕭峰在,遼國絕無禍患之憂,更何況他還有如此的英雄了得的兄弟。有他們在,自己要南下攻宋猶如登天。
“你我結義一場,我有意放陛下回去。隻是想求陛下諾言一個。”蕭峰此時希望耶律宏基能夠罷兵,他身為遼人又怎麼會不知道,遼人寧死不屈,決不受辱。剛才他還真擔心二弟和三弟這樣會舍得其反,不過現在遼王在自己手上。也就放心多了
耶律洪基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天下哪有這樣的便宜事?啊,是了,難道蕭峰已然回心轉意,求我封他三人為官。但是他三人都不像是貪慕虛榮之輩,更何況段譽還是大理未來的國君”耶律宏基,疑惑的問道:“你們有什麼要求,本王一律答應”耶律洪基聲音發顫,但是言語中不失皇帝的尊嚴,與霸氣。好似天下之事,隻要本王能辦到的一律能答應
“陛下是我兩個,兄弟的俘虜照咱們契丹人的規矩,陛下須得以彩物自贖才行。”耶律洪基眉頭微皺,問道:“要什麼?”蕭峰道:“微臣鬥膽代兩個兄弟開口,隻是要陛下金口一諾。”洪基哈哈一笑,說道:“普天之下,我當真拿不出的物事卻也不多,你盡管獅子大開口就是了。”
“是要陛下答允立即退兵,陛下在有生之年不可發兵大宋國土,傷害大宋子民。”這樣的條件一出,群雄無不眼角一酸。本來以為蕭峰會讓遼王暫時退兵,放他們會中原。想不到蕭峰的心係百姓蒼生,這樣的英雄人物,當年為何會受到武林誤會排斥呢。此時大家都有點臭罵丐幫前任幫主了,留下什麼破書信,要知蕭峰身世不解,蕭峰永遠是喬峰,丐幫幫主,中原武林的抗遼英雄,北喬峰,南慕容曾經武林的代名詞。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