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首先學會愛自己(1 / 3)

1.你不需要我度

一個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一個和尚正打傘走過,這人說:“大師,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和尚說:“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

和尚說:“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沒有被雨淋,是因為有傘;你被雨淋,是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所以不必找我,請自找傘!”說完便走了。

自助者有天助。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想擁有成功的人生,首先應該對自己負責,否則誰也幫不了你。

2.觀世音菩薩也念佛

有一天佛印禪師與蘇東坡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一座小廟。

蘇東坡走進廟裏,廟裏供著觀世音菩薩,菩薩手中握著一串念珠,好像正聚精會神地念著佛號。

蘇東坡心生疑問,對佛印禪師說:“我們常常在拜觀世音菩薩時,口中不停地念著觀世音菩薩。可是觀世音菩薩好像也在念佛啊!她到底在念著誰的名號呢?”

佛印禪師笑著說:“她也念自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啊!”

蘇東坡不以為然地說:“自己念自己的名號,又有什麼用呢?”

佛印禪師道:“求人不如求己啊!”

求人不如求己。把希望寄托於別人,收獲的隻能是失望。隻有相信自己的力量,才會創造出自己想要的成功。

3.放下這杯水

講師在課堂上拿起一杯水,問學生:“各位認為這杯水有多重?”學員們有的說20克,有的說500克。

講師則說:“這杯水的重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

拿一分鍾,你覺得沒問題;

拿一個小時,可能覺得手酸;

拿一天,可能得叫救護車了。”

如果我們一直把壓力放在身上,不管時間長短,到最後,我們會覺得壓力越來越沉重以致無法承擔。我們應該放下這杯水,休息一下後再拿起,如此才能夠拿得更久。

4.你的財富在哪裏

一個青年人總是抱怨自己貧窮,命運不濟。他常常自怨自艾地說:

“我要是能有一大筆錢該有多好!那時候我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生活了。”

這時,正巧有一位老石匠從旁邊走過。聽了他的話,老人問道:

“你為什麼要抱怨呢?要知道你已經很富有了!”

“我有什麼財富?”青年人困惑不解,“我的財富在哪裏?”

“比如你的眼睛,你願意拿出一隻眼睛來換些什麼東西嗎?”老石匠問。

青年人慌忙說:“你說的什麼話?我的眼睛是給什麼也不換的。”

石匠又說:“那麼讓我來砍掉你的一雙手吧!我可以給你許多黃金。”

“不,我也決不用自己的手去換黃金。”

這時候老石匠說:

“現在你看到了吧,你十分富有。為什麼你還總抱怨命運不濟呢?記住我的話:力量和健康——這是無價之寶。是金錢難以買得到的。”

說完老石匠就走開了。

在這個世界上,凡是用錢能買得到的東西都是廉價的。隻有力量和健康才是無價之寶,因為實在沒有人可以買得到它。

5.活著便值得慶幸

一天,一位鄉下漢子在過橋時不慎連人帶小四輪拖拉機一頭栽進一丈多深的河中。誰知,眨眼功夫,這位漢子就像遊泳時紮了一個猛子般從水裏冒了出來,圍觀的人將他拉了上來。上岸後那漢子沒有半絲悲哀,還哈哈大笑起來。

人們驚奇,以為他嚇瘋了。有人好奇地問他:“笑啥?”

“笑啥?”漢子停住笑反問,“我還活著——連皮毛都沒傷著,不值得笑?”

隻有經曆病痛和在死亡線上掙紮過的人,才會真正體味到生命的脆弱和寶貴——活著便值得慶幸,活著就好。

6.愛惜生命

一棵楊桃樹看見一隻鳥飛過去,就高聲把鳥叫住。

“鳥哥哥,我的楊桃已經熟透了,要不要來吃一點呀!”

鳥笑著說:“不了,不了,我還是飛到更遠的山上找別的東西吃。”

樹央求說:“山上的東西哪裏有我的楊桃好吃呢?我可不是山上那種酸不拉嘰的楊桃,我是主人悉心栽培的楊桃。你看!我的外表是如此完美,內心充滿了汁液,再也沒有比我更可口的楊桃了。”

鳥說:“我可不像人類那麼笨!我還要保命呢!你看看你下麵那些草,還有落在地上的毛蟲,我可不想和它們有一樣的下場。”

原來,樹下麵的雜草,都因為除草劑而萎黃了,地上則散落著被農藥殺死的毛蟲屍體。

樹笑著說:“唉呀!你不用擔心這個,我聽主人說,除草劑隻用來殺草,對樹是無害的;農藥也隻用來殺蟲,殺不了你的。”

鳥說:“什麼動植物的話我都願意相信,隻有人類的話我不相信。我確信,凡是有毒的東西,不管是對草、對蟲、對人、對鳥,甚至對土地都是有害的。你的果實裏充滿了毒素,還是留給人自己去享用吧!我們鳥比人還要珍惜生命呀!我連停在你的樹幹上休息都感到害怕哩!”

說完,鳥就飛走了。

一整個夏天,楊桃樹都在果園裏呼喚鳥來吃它的果實,經過了主人幾次采收,說也奇怪,竟然沒有一隻鳥願意下來吃楊桃,甚至不敢停在樹幹上休息。

楊桃樹終於悟出一個道理:

“鳥真的比人還珍惜生命!”

對於人來說,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的。生命是最寶貴的。你的生命、我的生命、他的生命,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很寶貴。我們必須好好地珍惜生命。

7.再多的寶藏有什麼用處

一個貪財的人擁有數不清的土地和金錢。一個夏天的下午,他去尋找埋在田野裏的寶藏。一路上,他渴得要命。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賣檸檬水和利口酒的商販,一問價錢,又覺得太貴了。

他自言自語地說:

“這太貴了,我要快點趕路,等找到寶藏後回到家裏去喝水,這樣就一點兒錢也不用花了。”

他繼續趕路,口渴不停地折磨著他,等到了埋藏寶藏的地方,他已經渴得快要死了。

等他掙紮著把寶藏挖出來時,已經不能動彈了。他把金子放在麵前,向蒼天哀求把它們變成一滴水給自己解渴。可是,唉!他已經死了。

人死了,再多的寶藏又有什麼用處?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讓有限的生命承載太多物欲的壓力,最終失去最珍貴的東西——生命。

8.與死神講和

一個疲憊的砍柴人,背負著一大捆柴。他不堪歲月和柴木的重負,呻吟著挪動那沉重的腳步,彎著腰朝山下低矮的小屋走去。他終於走不動了,痛苦之中放下柴木,想起了自己走過的坎坷人生:

從降生到這個世界,他就不曾有過幸福,恐怕世界上找不到比他更痛苦的人了。經常是吃了上頓愁下頓,整日為奔忙。老婆孩子、茅屋陋室、苛捐雜稅,簡直是沒完沒了的痛苦……閉上眼,一幅幅慘不忍睹的場景就會在腦海中浮現。

砍柴人跪下來向神呼救,死神馬上趕來了,問砍柴人需要得到什麼幫助。

“請您幫我抬起這捆柴,放到我背上,我想不會占用您多少時間。”砍柴人用盡最後一點氣力說。

死亡本可使他一了百了,但砍柴人寧可受罪也不願去死,這難道不能給遭受痛苦和挫折的人一點啟示嗎?人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如何善用這種動力,是生命中最值得深思的問題。

9.不要太在意

一位白發蒼蒼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與一個年輕的歌星同機飛抵某市。他們走下飛機舷梯時,歌星被歌迷們圍得水泄不通,老科學家則無人理睬。

事後有人為科學家鳴不平,科學家卻說:“歌星是麵對麵地為人們服務的,我們是背對背地為大家服務的。所以人們當然麵向他們,背向我們。麵對著這麼多的人,歌星可以唱歌,但我們可以做實驗、思考問題嗎?不能。”

我們應當明白,社會上大多數人是背對背地為其他人服務的,你也許就是其中的一個。隻有這樣想,當你得不到欣賞時,自然也就心安理得了。

10.保持寧靜的心靈

老街上有一鐵匠鋪,鋪裏住著一位老鐵匠。由於沒人再需要他打製的鐵器,現在他以賣拴狗鏈子為生。

他的經營方式非常古老和傳統。人坐在門內,貨物擺在門外,不吆喝,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你無論什麼時候從這兒經過,都會看到他在竹椅上躺著,微閉著眼,手裏拿著一隻半導體,旁邊有一把紫砂壺。

他的生意也沒有好壞之說。每天的收入正夠他喝茶和吃飯。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餘的東西,因此他非常滿足。

一天,一個文物商人從老街上經過,偶然間看到老鐵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壺。那把壺古樸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製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

商人走過去,順手端起那把壺。壺嘴內有一記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驚喜不已,因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據說他的作品現在僅存3件:一件在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一件在台灣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件在泰國某位華僑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