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傾聽與提問是了解別人的最佳方式(2 / 2)

3.適時給予反饋。反饋就是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對講話人所表達信息和情感的理解,這表明你已經聽到並理解了信息。你可以逐字逐句地重複講話人的講話,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解釋講話人的意思。比如:“你的話是不是可以這樣概括……”當別人說:“我不喜歡我的老板,再說,那個工作也很煩人。”你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解釋:“你對你的工作不太滿意?”

4.偶爾地提問或提示給講話者以鼓勵。如:“你能詳細說明一下剛才你講的意思嗎?”“我可能沒有聽懂,你能再講具體一點嗎?”或用提問或評論的方法鼓勵講話人:“這幾條建議,你認為哪一條最好呢?”“這很有趣,請你接著說。”

同樣,可以適時用簡短的語言,如“是”、“對的”或點頭微笑來表示你的讚同和鼓勵。

俗話說得好:“會說的不如會聽的。”隻有會聽,才能真正地會說;隻有會聽,才能更好地了解對方,促成有效的交流。不重視、不善於傾聽就是不重視、不善於交流。交流的一半就是用心傾聽他人的談話。不管你的口才有多麼出色,你的言語多麼精彩,也要注意聽別人說些什麼。

在人際交往中,專注認真地傾聽對方的談話,就是在向對方表示你的友善和興趣,就等於在告訴對方,“你說的東西很有價值,”或“你值得我結交。”因此,對方對你的感情也就更進了一步,“他能理解我”,“他真的成了我的知己。”同時,傾聽也能夠使對方的自尊心得到滿足。傾聽的最大價值就是深得人心,使雙方感情相通、心理距離縮短、信任度增加。隻要時機成熟,雙方就可以從陌生人變成好朋友,甚至是知己。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傾聽別人的談話,是維係人脈、保持友誼的最有效的方法。”可見,說是一門藝術,而聽更是藝術中的藝術。

造物主給了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嘴,就是要我們少說多聽。不僅要傾聽別人的聲音,參考別人的建議,也要傾聽平時少為人聽或不為人聽的聲音,因為那裏麵也許藏有珍寶。學會傾聽,發掘生活中的小秘密,這就是許多成功者成功的秘訣。

因此,注意傾聽是你給別人留下良好印象的有效方式。許多人不能給人留下良好印象,就是因為他不注意聽別人講話。心理觀察表明,人們喜歡善聽者甚於善說者。戴爾·卡耐基曾舉過一例:在一個宴會上,他坐在一位植物學家身旁,專注地聽著植物學家跟他談論各種有關植物的趣事,除了提出一個問題之外,幾乎沒有說什麼話,但分手時那位植物學家卻對別人說,卡耐基先生是一個最有意思的談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