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就像一張無形的網,成就事業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個好的人脈。在人際交往中,人們之間的信息通路也有成千上萬條,構成一張無形的網。
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們都有自己的人脈,其間的信息傳遞方式與人腦內部的信息傳遞十分相似。腦部的甲點受到外界刺激會產生信號,傳至乙點而引發某種想法。但如果僅僅依靠“甲-乙”這一條路線傳遞信息,一旦這條線路因某種原因被阻斷,信息傳遞就不再繼續。這樣的信息鏈必定十分的脆弱。因此,在大腦中,兩點之間的信息通路有成千上萬條。
當你迫切需要一份新工作、一套新房、一份有潛力的投資建議或提升你的專業技能時,你可以去找專業人士谘詢,並且得為此付出金錢。但是,如果你擁有一個完好的人脈網,你完全可以不必去花這份“冤枉”錢,你所需要的一切建議都可以從人脈網中免費獲得,並且是最快速、最安全、最可靠的。
百萬富翁所共有的特點是什麼?
《行銷致富》的作者,喬治亞州立大學的史坦利教授對此進行研究後說:“答案是一本厚厚的名片簿。更重要的是,他們廣結人際網絡的能力,這便是他們成功的原因。”
百萬富翁不僅知道有哪些資源蘊藏在他們厚厚的名片簿裏,更願意把這些資源與其他百萬富翁分享。
想成就事業,就要有成功的人脈。假如你已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便要用極大的行動力去“執行”!
人脈網絡背後的意義,實際上比一般人所能想到的還要深遠。
魏斯能在采訪了280位企業總裁後寫《不上,則下》一書時說:“那些企業總裁們,非常致力於發展‘雙贏’關係的基礎。他們每個人都有如何步步高升到金字塔頂端的精彩故事,而大多數人把他們的成功歸功於身旁人的提拔。”
美國作家柯達則認為:“人際網絡非一日所成,它是數十年來累積的成果。你如果到了40歲還沒有建立起應有的人脈,麻煩可就大了。”
眾所周知,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成功競選的過程中,他擁有高知名度的朋友們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些朋友包括他小時候在熱泉市的玩伴、年輕時在喬治城大學與耶魯法學院的同學,以及當學者時的舊識等。當演說家羅安數年前應邀在阿肯色州熱泉市為旅遊業年會演講時,他才深刻地體會到這些人對克林頓總統的支持。
一個人的力量往往是非常有限的,很多問題往往不是一個人能夠獨自解決的。當問題因無法解決而陷入僵局時,你就必須得去請教能為你指點迷津的人,請求他們的幫助,給予你合理的建議,以便順利解決問題。
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曾經表示:“與太陽下所有能力相比,我更關注與人交往的能力。”正是洛克菲勒的這種卓越的人際溝通能力成就了他輝煌的事業。
究竟誰會對你伸出援手呢?哪裏會有這樣的人呢?
這個人就在你的身邊,是你平日所交往人群中的一位。他可能是你工作上的夥伴,可能是你在學校裏的同學,甚至有可能是一位你從未謀麵的陌生人……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對你施予援手的“貴人”。而這所有的前提是,你一定要有一個好的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