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放下包袱,不再倒下(1 / 3)

天使之所以會飛,不是因為天使有翅膀,而是天使沒有包袱。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會被連續地擊倒,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把包袱放下。其實,隻要你敞開你的心扉,學會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就不會再被任何困難與挫折擊倒,才算是真正的站起來。

1.敞開心扉,去掉心理包袱

人生就是成敗交替的合體,是得失兼容的五味瓶。麵對困難你退縮,生活就對你更無情,讓你感覺更大的痛苦,路就越走越窄。這時就需要有陽光般的心態,敞開心扉去麵對現實,去掉心理包袱,你的生命將會更燦爛、更美好。

生活越來越提高,吃得越來越豐富,住得越來越寬敞,穿得越來越精華,但是,我們的精神越來越疲倦,心靈的空間越來越狹窄,心理的包袱越來越重。

無形的枷鎖牢牢把精神的包袱鎖在我們的心房,並一代一代像接力賽一樣地安了家。我們已經沒有好心情仰起頭美美地看看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流動的彩虹;幻想一下嫦娥奔月,流星的光芒。我們的眼睛隻顧著自己的兩隻腳尖,在物欲橫流的路上吃力地尋覓,年齡未老心先衰,牙齒未掉發先爬滿雪花;皮膚還豐潤飽滿,骨頭已經極度疏鬆。

人們都喜歡和煦的春風,明媚的陽光,因為這會給人帶來一種舒適、愜意的感覺。你的心也會有一種暖暖地沐浴在陽光下的感覺,你一定會喜歡這種感覺,因為它帶有陽光的味道。其實,擁有一份陽光心態也很簡單,那就是敞開心扉去麵對現實。

古時候有一位國王,夢見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謝了。便叫王後給他解夢。王後說:“大勢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眾離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謝了,指好景不長了。”國王驚出一身冷汗,從此患病,且越來越重。

一位大臣要參見國王,國王在病榻上說出了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聽,大笑說:“太好了,山倒了指從此天下太平;水枯了指真龍現身,國王,您是真龍天子;花謝了,花謝見果子呀!”國王全身輕鬆,很快痊愈。

如果一個人心態悲觀,那麼他會感覺所有的人都對自己不夠友好,所有的人都在想方設法地對付自己,感到生活總是毫無意義,工作總是枯燥乏味……總而言之,就是一切都糟透了。這種人在生活的拍擊下會變得越來越消沉,有的得過且過,有的怨天尤人,有的離群索居,有的輕生厭世。這種人要麼默默無聞庸庸碌碌,要麼掙紮著走完扭曲的人生。

相反,如果一個人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那麼他會對一切充滿希望,對所有的人和事保持寬容,積極麵對生活給予的一切賜予與考驗,每一天都可以找到有意義的事情來做,他會感到每一天都在進步之中。這樣的人,不會抱怨別人斤斤計較,不會埋怨生活總不順心,不會對工作發牢騷,也不會對領導產生怨恨,因為這樣的人總能從每一個人身上發現自己應該學習的地方,從每件事物中領悟到生活的真諦,從每一次成功中總結經驗,從每一次失敗中總結教訓。這樣的人在生活的磨煉下會越來越成功。也隻有這種人,才會成為人們羨慕的對象。

美國成功學學者拿破侖·希爾說過這樣一段話:“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是的,一個人麵對失敗所持的心態往往決定他一生的命運。

積極的人對待事物,不看消極的一麵,隻取積極的一麵。如果摔了一跤,把手摔出了血,你就想:幸虧沒把胳膊摔斷;如果遭了車禍,撞折了一條腿,你就想: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積極的人把每一天都當做新生命的誕生而充滿希望,盡管這一天有許多事情麻煩他;積極的人又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最後一天,倍加珍惜。

有位成功人士總結出:成功=5%的技能+95%的積極心態。心理學最偉大的發現就是:人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心態來改變自己的人生。

約翰·庫緹斯是一位澳大利亞人,18歲時,庫緹斯由於疾病惡化,他主動提出截去雙腿,20多歲時,他堅信自己能生活的更精彩,住在自己的房子裏,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服,甚至開著自己的特製的汽車。在備戰脊椎患者運動會時,他每天訓練好幾個小時,下定決心要贏得本次運動會的冠軍。他為澳大利亞6萬多人做過演講,並收到世界上190多個國家的特別邀請。他沒有雙腿卻能潛水,他沒有雙腿卻能駕駛汽車,他沒有雙腿卻是運動場上的冠軍,他身患癌症,卻能環遊世界,在190多個國家舉辦激勵演講1000多次。

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愛他的父母,更愛他的妻子,孩子因為他而堅強。很多人都被他對生活和生命的積極態度所感動和激勵著。庫緹斯堅信,無論你覺得自己多麼地不幸,永遠有人比你更不幸;無論你覺得自己有多麼地了不起,也永遠有人比你更強。是積極的心態讓他敞開了心扉,放下了心理包袱,克服困難,使人看到希望,保持進取的旺盛鬥誌。

緩解壓力,放鬆心靈

壓力雖然看不到,摸不著,但每個身處職場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壓力是工作本身、人際關係、環境因素給我們造成的一種緊張感。雖然說人無壓力輕飄飄,適當的壓力可以使人充實和上進,但是,壓力過大或者這種緊張感過於持久則會出現焦慮煩躁、抑鬱不安等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選兩隻小猴,使這兩隻小猴在生理、體質方麵盡可能相吻合!然後,把這兩隻小猴分別關在兩隻小籠子裏!籠子底端有個特殊裝置,一通電,就會電著小猴子。當然這種電流很微弱,不會弄傷小猴子!其中在乙猴子的籠子內裝有一個開關,小猴子一碰觸這個開關就會切斷電流!過了一段時間後,乙猴子就學會了這個條件反射,每當受到電擊,它就跳起來切斷電源!而甲猴子沒有這種裝置,所以,依然遭受電擊!

過一段時間後,實驗人員又給乙猴子的籠內安了一隻紅色燈泡,當紅色燈泡亮幾秒後接著就有電流通過來,乙猴子就迅速跳起去關開關!沒過多久,它就學會了這個新的條件反射!它平時就時刻緊盯著這隻紅色的燈泡,一旦它亮了,它就立馬跳起來,關掉開關!而甲猴子則很悠閑,當電流通過電擊結束後,它就又開始玩它自己的!就這樣,實驗人員每隔一段時間就把這兩隻小猴子放進它們各自的籠子裏遭受電擊!

半年之後,乙猴子就死了!而在當初它是什麼病也沒有的!經過屍體解剖,發現它的胃大部分已經爛掉了!

科學家們於是得出,長期處於緊張憂鬱狀態就會使人的機體狀態受到影響!

所以,我們不妨像甲猴子一樣,敞開心扉,放鬆自己的心靈。

生活在激烈競爭的社會裏,我們心靈的寧靜總是被工作的壓力、家務瑣事、同事關係、上下級關係、子女教育、社會發展變化等困擾。不同程度的壓力,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麵對的困惑,這些問題無疑像魔鬼一樣折磨著我們,它使我們感到忐忑不安,心煩意亂,百無聊賴,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們想做的事情上。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緩解心理壓力,放鬆自己的心靈呢?

首先,就是積極麵對壓力。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裏,人人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種壓力。可是,壓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變為動力,就看我們自己怎樣去麵對。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在其中不進則退,因此當遭遇壓力時,明智的辦法是采取一種比較積極的態度來麵對。若實在承受不了的時候,也不讓自己身陷其中,你可以通過看看書、塗塗畫、聽聽音樂等,讓心情慢慢放鬆下來,再重新去麵對。此時,你的心理包袱就已經完全放下了。

其次,減壓先要解開心結。有一則小寓言,說有一種小蟲子很喜歡撿東西,在它所爬過的路上,隻要是能碰到的東西,它都會撿起來放在背上,最後,小蟲子被自己身上的重物給壓死了。

我們雖不是小蟲子,但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又非常像小蟲子,隻不過背上的東西變成了“名利權”。人總是貪求太多,把重負一件一件披掛在自己身上,舍不得扔掉。如果能學會取舍,學會輕裝上陣,學會善待自己,凡事不跟自己較勁,甚至學會傾訴發泄釋放自己。那麼,我們還會被生活壓趴下嗎?

再次,適度轉移和釋放壓力。麵對壓力,轉移是一種最好的辦法。壓力太重背不動了,那就放下來,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轉到讓你輕鬆快樂的事情上來。等心態調整平和以後,已經堅強起來的你,還會害怕你麵前的壓力嗎?比如做一下體育運動,體育運動能使你很好的發泄,運動完之後你會感到很輕鬆,這樣就可以把壓力釋放出去。

最後,對壓力心存感激。人生不能沒有壓力。事實上就是這樣,想想並不曲折的人生道路,升學、就業、跳槽,從偏遠的鄉村走向繁華的都市,我們的每一個足跡都是在壓力下走過的。沒有壓力,我們的生活或許會是另外一個模樣。當我們盡情享受生活的樂趣的時候,都應該對當初讓我們曾經頭疼不已的壓力心存一份感激。生活本來就是豐富的。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會一成不變,我們需要一帆風順的快樂,但也要接受挑戰和壓力帶給我們的磨煉。缺了哪一樣,我們的生活都會顯得有幾分單調。

每個人都會有不順的時候,試著在最不開心和失敗時對自己說:“這是最糟糕的了,不會再有比這更倒黴的事發生了。”既然“最糟糕的事”都已經發生了,還有什麼可怕的呢?既然已經到了最低穀,那麼以後就該“否極泰來”了!不要總向自己強調負麵結果:我們不要總是給自己一些這樣的提醒“昨天我就是在這裏摔倒的”、“這段路總是出交通事故”等。因為越是這樣,我們心裏就會越緊張。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隻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想法有問題,放下心理包袱,你就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別給自己貼上失敗的“商標”:不要總是對自己說“我的能力實在不行”、“我缺乏變通的技巧”、“大家都不喜歡我”等。要知道,真正能夠擊倒你的人有時恰恰正是你自己。因此,不要總是給自己貼上“這不行、那不行”的失敗“商標”,應該多給自己一些激勵與信心,相信自己並不比別人做得差,你就能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

麵對壓力要有心理準備:要充分認識到現代社會的高效率必然帶來高競爭性和高挑戰性,對於由此產生的某些負麵影響要有足夠心理準備,免得臨時驚慌失措,加重壓力。同時心態要保持正常、樂觀豁達,不因為逆境心事重重。

生活中,不要總喜歡把別人的壓力放在自己身上。比如,看到別人升職、發財,就總會納悶,為什麼要讓自己這麼累呢?其實,隻要自己盡了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有些東西是急不來也想不來的。與其讓自己無謂地煩惱,倒不如敞開心扉,放下心理包袱,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更多色彩。

2.換個角度思考,讓地獄變天堂

法國作家雨果曾說過:“思想可以使天堂變成地獄,也可以使地獄變成天堂。”快樂與否,皆由心生。

有兩隻鳥,一隻在樹林裏自由自在,一隻在籠子裏養尊處優。它們互相羨慕對方的自由或安逸,於是互換了位置。可惜好景不長,最後兩隻鳥都死了。走進籠子的那隻被困在狹小的空間,因心情消沉憂鬱而死;走出籠子的沒有捕食的本領,隻能望天興歎,最後因饑餓而死。

兩隻鳥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羨慕別人,總以為別人的處境很好,很舒適。有時候,別人的天堂正是自己的墳墓。凡事要學會換位思考,假如你是別人,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中,結果會如何。否則,你將得不償失!

事物都有它的多麵性,逆境中,如果我們能換一個角度觀察和思考,便會擁有積極的心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們的生活將充滿陽光,更加美好。

荒漠中有兩個焦渴疲憊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壺,搖了一搖。一個旅人說:“哎呀,太糟糕了,我們隻剩半壺水了!”而另一旅人卻高興地說:“真幸運,我們還有半壺水!”其實,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壺水一樣,換個角度,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而不同的心態又會決定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

但是,很多人總是處在不滿足的狀態,有了白皙的皮膚,卻還想要高挺的鼻子;有了一份工作,卻總覺得薪水不如別人高;有了不錯的男友,卻覺得他不夠浪漫……這種不滿足使原本幸福的生活變成了眾多的歎息聲和抱怨。其實,換個角度想一想,你已經擁有了令大多數人羨慕的漂亮的皮膚、輕鬆的工作、很愛你的男朋友……擁有了這麼多,就會覺得滿足了許多,心理的滿足可以使原本冷漠的地獄變成美好的天堂。

從古至今,大家都在努力試著讓自己短暫的生命去吸納無限的智慧,都在尋找成功的秘訣!但孰能知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換位思考”。換個角度思考不僅能給我們帶來平和的心態和快樂的人生,有時還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更多有趣的道理,更多新奇的事物,使你走向成功。

科學家發現聲音能產生震動,於是換個角度思考,讓震動還原成聲音,發明了留聲機……可見,換一種眼光是創新意識的表現,它需要敏銳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需要有推翻成見的勇氣和別出心裁的智慧。我們要大膽地把眼光投向新領域,投向未知的領域,不斷擺脫舊觀念的束縛,去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你就能收獲成功。也可以說,成功源於換角度思考。

一個少年整天因生活中的小事悶悶不樂,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智者。

“怎樣才能使自己快樂?”少年問道。

智者隻說了一句話:“把自己當做別人,把別人當做自己。”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換位思考才能使自己快樂。

遇到事情如果人人都能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就能在輕鬆的、愉悅的環境下謀求發展,事業的發展又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快樂……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中我們就會放下包袱,輕裝前進,有如此的好處,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有一個女孩,因承受不了失戀的打擊而哭泣。一個哲學家看到了,就問她為什麼會不開心,她說:“我真的很愛我的男朋友,他竟然狠心離我而去,我真的想不到……”哲學家笑道:“你不過是損失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他損失的是一個愛他的人,他的損失比你大,你還傷心什麼?失去你是他的錯,也是他一生的遺憾呀。”女孩似乎感覺哲學家的話有道理,就停止了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