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成功是需要競爭的,有競爭就有機遇。其實每個人的能力都相差無幾,大家都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人,之所以跑步的速度不一樣,是因為每個人都要經曆路途中的艱辛,隻有那些樹立起遠大目標人,才能在途中不停地尋找機遇、創造機遇、利用機遇,才能堅持到最後,直至衝破終點線。
找一個斜坡,讓自己抓住絕處逢生的機遇
美國發生了一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因為次貸危機的陰霾變成了現實,美國在全球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的金融風暴。儲備委員會前委員長感歎到:“這次經濟危機很有可能導致1930年的那次緊急蕭條重演,甚至比那次更嚴重。”
這場金融風暴把社會中下層階級的人們逼上了絕境,有的隻能沿街乞討,有的甚至選擇了自殺,人們幾乎都是很悲觀地看待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但是,你是否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呢?事物都是有兩麵性的,如果能夠換位思考,那麼就有可能絕處逢生。
詹姆斯出生在1918年,他在1930年時經曆過一次金融危機,那個時候美國的經濟幾乎崩潰,許多商店、工廠、農場一一倒閉關門,為了生存,當時的很多美國人不得不賣掉地產以維持生命。
他的父親是一位資本家,在拍賣會上,他的父親總是以最低廉的價錢買下別人的商店、工廠和農場。
10年後,美國的經濟大複蘇,他的父親就把當時廉價買來的地產賣給了地產開發商,從而創造了不菲的財富,父親精明的做法讓詹姆斯十分佩服,並學會了這種做法,他也在拍賣會上以低廉的價格買下拍賣物,然後等到有人需要這件物品時再以較高的價格出售,慢慢地,他總結出了這個投資原則——極度悲觀原則。市場裏,當無需求的時候就可以以低廉的價格買到所需的商品。正如股票,人們所說的垃圾股並不是一文不值,而是沒人願意投資,自然股票就會下降。
他憑借父親給他的啟示和自己的經驗,創造了無盡的財富。他常說:“致富的道路總是出現在絕境中,這條道路卻是模糊不定,我們懷著憧憬向前走,才能到達彼岸。”
黎明前總是漆黑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恐懼,因為一絲陽光不久就會照向地球。正如在金融風暴肆虐的時候其實也是投資的較好時機。善於把握時機的人會覺得這是一次機會,而不善於把握實際的就會認為這是一場災難。
大多數投資者最害怕的就是熊市的出現,熊市的出現使他們擔心害怕,因此他們會退縮;但是有眼光的投資者卻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因為股價又會降了。熊市嚇跑了大多數人,卻有少數人在為熊市而慶祝。善於把握機會的人始終記得:“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股市大王巴菲特有一本書,名字叫《雪球》,書中把財富比做了雪球,要想把雪球滾大,必須找到有黏性的雪,在一個合適的高坡滾下,雪球才能越滾越大。
是啊,美國的這場金融危機好比下了一場大雪。剛開始,落下的雪還不具有黏性,過一段時間,大多數的投資者因恐懼而回避,雪慢慢快化了,這時的雪是很具有黏性的,很多支股票狂降,正如給了你很多不同角度的斜坡,找到一個合適的斜坡,自信地滾下雪球,那麼雪球將會越來越大,財富就會源源流入。
有些人喜歡在過節的時候出去旅遊,但這時去旅遊所花的時間往往要比平時多,因為大家都選擇這個時間出門,但是汽車和旅遊地點是有限的,我們不可避免地要排隊,浪費了很多時間也玩得不開心。如果我們在平時(非節假日)出去旅遊,不僅可以節約很多的時間,還會遇上機票減半、門票打折,何樂而不為呢?
當我們認為一件事一定是壞事的時候,說不定從中就蘊藏著時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你認為一件事是好事的時候,也要注意,也許在其背後暗藏著陷阱,你一不留神就會掉進去。好事和壞事總是並存的,他們是可以共存或互補的。生活的優越會讓你失去前進的動力,而艱苦地過日子卻能激發我們為好日子奮鬥的動力。
機遇在等待能夠絕處逢生、善於把握時機的人。縱觀曆史上下,人類的每一次進步,哪次不是在風雨後?雖然當時我們艱苦、流血,但帶來的是一次質的飛躍,使我們向前。
怎樣躋身於上司心中的晉升名單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上司也不例外,他也有血、有肉、有感情,如果你經常和他(她)進行感情溝通,站在公司的立場和他(她)談心、聊天,他(她)自然會對你產生一種親近感和認同感,一旦有晉升的需求,心中的天平自然會向你傾斜。
在人才濟濟、競爭激烈的職場上,想要獲取晉升的機會當然要靠實力,但僅有實力,隻顧埋頭苦幹,不善於表現自己,並及時地把自己的才華展示給上司,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隻能讓上司承認你工作踏實,卻不能看出你的其他才能。尤其是在一些大的公司裏,員工眾多,人才輩出,怎樣才能使自己在上司心裏留下更優秀、更出色的印象,讓上司對你刮目相看,把你劃入晉升之列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與上司多做有效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