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4年,吳越之戰中,越王勾踐一敗塗地,被困在會稽山。打了敗仗的勾踐聽取了大臣文種、範蠡(音lí)的意見,卑辭向吳國求和,等待時機東山再起。勾踐夫婦入吳為奴,在吳王闔閭墓旁的石室裏喂養馬匹。他們小心地侍候著吳王,百依百順,忍饑挨凍。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使得吳王相信他們已臣服,於是,放他們回國了。
回到越國後,勾踐遷都會稽。為了牢記亡國之痛、石室之辱,不讓舒適的生活消磨意誌,他“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嚐膽”。他頒布了一係列法令,發展生產,增殖人口,減緩刑罰,輕徭薄賦,博取了軍民的愛戴之心。他令人入山采葛,趕織黃絲細布獻給吳王,表示自己的忠順,以此來麻痹對方。這一招十分有效,吳王放鬆了對勾踐的警惕。
勾踐君臣同心協力,發憤圖強,國勢蒸蒸日上。經過了近十年的耐心等待,公元前482年,勾踐趁吳王夫差北伐之機,發動了複仇戰爭,結果大獲全勝,後來又滅了吳國。勾踐成為春秋末期政壇上顯赫一時的風雲人物。他率領得勝之師,北渡淮河,在徐州會合齊、宋、晉、魯等諸侯,各國都聽從越國的號令。周元王封勾踐為伯,即承認了他的霸主地位。
·曾國藩立誌讀書·
曾國藩小時候就發奮讀書,他在6歲時入塾,8歲時學五經,14歲時應童子試,22歲時考秀才,28歲時中進士,任翰林院檢討,1846年(37歲)時為文淵閣大學士,1847年為內閣學士兼任禮部侍郎,可謂少年得誌,仕途亨通。曾國藩由於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對自己的品德修養從不放棄,真正做到了“吾日三省吾身”,直至年老體衰,思想成熟之時,也從未放棄對自身行為的反省和檢討。
曾國藩早年時致力於培養自己對讀書的興趣,其學術研究的內容包括了從曆史、理學到書法、古文和各種典章製度,勤儉謹慎,學修不斷。清政府稱他為“學本有源,器成遠大,忠誠體國,節勁淩霜”,並稱讚他是“中興第一名臣”。在非常重視“立德、立功、立言”的湖湘學派之中,曾國藩既是一名佼佼者,又是一名推波助瀾者。
天天勵誌、刻苦讀書是曾國藩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最終助他實現了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最偉大的推銷員·
美國最偉大的推銷員之一吉拉特,本來是一家報社的職員,由於不怕挫折,信心十足,他為自己贏得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稱號。
他去找報紙的業務經理,要求社方安排他當廣告業務員,不支薪水,隻按廣告費抽取傭金。他擬出一份名單,列出他打算前去拜訪的客戶類別。大家可能會認為,他名單上所列出的,一定是那些他認為可以輕鬆推銷出去的廣告客戶,但事實上,他並未這樣做。他的名單上的客戶,都是那些別的業務員曾去招攬但未能成功的客戶。他的名單上隻有十二位客戶的姓名。每天晚上,他都開始逐一默念這些大客戶的名字,告訴自己,一定能說服他們的!在前去拜訪這些客戶之前,他必定先走到市立公園,取出這十二位客戶的名單,把它念上一百遍,一麵對自己說道:“在本月底之前,你們將向我購買廣告版麵。”
然後,他開始去拜訪這些客戶。在第一天中,他和這十二個“不可能的”客戶中的三個人達成了交易。在第一個星期的剩下幾天中,他又做成了兩筆交易。到了那個月的月底,他和名單上的十一個客戶達成了交易,隻剩下一位還不買他的廣告。
在第二個月裏,他未賣出任何廣告,這是因為,他除了繼續去拜訪這位堅決不登廣告的客戶之外,並未去拜訪任何新的客戶。每天早晨,這家商店一開門,他就進去請這位商人登廣告,而每天早晨,這位商人一定回答說:“不。”這位商人知道他自己並不打算購買廣告版麵,但這位年輕人卻不知道這回事。每一次,當這位商人說“不”時,這位年輕人就假裝並未聽到,而繼續前去拜訪。到了那個月的最後一天,對這位努力不懈的年輕人連續說了三十天“不”的這位商人說話了,他說:“年輕人,我已拒絕了你一個月了,為什麼你還有勇氣來我的辦公室?”
這位年輕人回答說:“每天我都對自己說,我能行!總有一天,我會打動您的!”
接下來,這位商人竟然說道:“我必須向你承認,我也等於是在上學,而你就是我的老師,你已教會我如何去堅持!為了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要向你訂購一個廣告版麵,當作是我付給你的學費。”費城《北美日報》的一個最佳的廣告客戶就是這樣被吸收進來的。
吉拉特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在於他每天都注重培養自己的積極心態,使得他有足夠的自信,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有力量挺過去。
古老師在那些故事後麵跟帖,介紹了一些通過自我暗示來培養積極學習心態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