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初等職業學校選址(1)(1 / 3)

王金山得罪了蒙飛虎,建設初等職業學校的計劃泡湯了。漢向陽得知此事暗示王金山去縣裏找馬奔騰書記。馬奔騰寫了一封信讓王金山交給大槐鎮。有了馬奔騰書記的幫忙,漢向陽決定在鳳穀山莊以北,龜蒙山村以南,禦龍河以東,大槐鎮政府以西的區域,籌建一所初中兼初等職業學校的聯辦中學。

選址建校成了第一要務,而這個選址隊伍的向導就是王金山的紅馬和騎在馬背上的方圓。夕陽下,一行九匹駿馬在方圓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奔往鳳穀山莊。

大槐鎮是一個青山環抱裏的小壩子。這裏曆史悠久,是東夷文化發祥地之一。古鎮內文化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豐富。在這個寧靜的古鎮裏隱藏著一個頗具規模、曆經春秋戰國到唐宋元明清時的山寺廟宇和保存完好的漢族民居,這在少數民族邊遠地區實屬罕見。但是這樣一個融古今於一體的傳奇古鎮,曆經戰火的洗禮,已經所剩無幾了。但大槐鎮又是一個文化重鎮,大槐鎮初中和初等職業學校聯辦小學,遠遠走在了當地縣區農村教育的前列。

王金山坐在方圓的身後,靜靜地看著一路的景色。他想:在這樣的地方選址建學校,不僅是國民教育的需要,而且能給這兒的文化增添濃彩的一筆。

王金山跟著隊伍來到了落鳳坡村,鳳穀山莊是村子最豪華的酒家。落鳳村在滔滔的曆史洪流中保存了千年不變的麵貌。在小山的環抱中到處是濃綠,一幢幢竹樓民居,掛映於綠蔭叢林和奇花異草之中,密林裏珍禽異獸和睦相處,村中現存大量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三教合一的宗教信仰、淳樸的民俗民風和秀麗多姿的民族文化,曆史悠久的禦龍河文化構成了鳳穀山莊一派迷人的熱帶自然風光。

“大家先到壩上歇息一下。”方圓先下了馬,接著王金山情不自禁地跳下,和大家一道沿著一條草路徒步去前麵的壩上。

清清的禦龍河如一條長龍由西北向東南方向蜿蜒前伸,一條支流緩緩流進村落,河水湛藍,晶瑩如帶;一群群白鵝、灰鴨戲水歡歌,自由飄蕩。這裏的神話、傳說的故事篆刻在廣場地麵上的石板上,遊客圍繞著對麵舞台,觀賞著一曲曲優美的京劇。王金山不明白,自己的祖國,和他一般年齡的少年都很少,幹脆說不喜歡京劇之類的國粹,然而,這兒的人們,連領導都把京劇當作自己的文化遺產保存下來。

一座石拱形橫跨兩岸,王金山恣意地站在橋的最中央遙看古鎮,一個個泉池奇形怪狀,剔透似玉,泉與泉間涼亭座座,像美麗少女婷婷玉立。一道道柳間小路,小商小販,很規矩的推銷著小麵人、糖葫蘆、顏色、針線兒,真正體現了大槐古鎮的勤勞樸實和“小橋,流水,人家”的悠然。一座座院落石屋柳門,優雅別致,靜謐安閑,古樸清雅,浸在靈秀而又拙樸的風韻之中。

一輛獨輪車樂嗬嗬地穿過小橋,順著流水,繞過人家的時候,王金山以叛逆者的姿勢,把興奮暫且擱淺在腦海裏,由不得大家的一陣驚訝,眼前瞬間眯成夢幻,駛進遙遠的傳說……

古老的時候,沂馬山上野豬成群,經常跑到鄉下吃地裏的莊稼,再到禦龍河喝水。一天一隻野豬吃飽了莊稼又去河邊喝水,中箭流血而逃。被百姓循著血跡追了十幾裏地,進到一個洞中,在洞中行走了三百多步,豁然開朗,眼前忽然出現了幾百家房舍,卻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地方,再看看被射中的豬,已經跑進村裏人的豬圈中去了。一位老翁把這頭野豬救下了。

等百姓走後,野豬跟在老翁的身後到了一個山洞,隻見屋裏的書生,穿著寬袖單衣,相對而坐,老翁獨自坐在一個臥榻上,彈著琴,音律優美動聽。大家聽琴之後回去品茶,卻發現茶被野豬偷喝了,都掄起棍子要打死它當酒食,被老翁又救下來,“你這豬,也太全乎了。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救你一次卻不知道悔改,反而又把茶毀了。你走吧。”野豬後悔地觀察這裏的行人和物事,其與外界並無兩樣,但是覺得這裏遠離塵世,清靜虛空,是個難得的勝地,不願離去。“是我錯了,你的救命之恩我永生不忘。”“那些百姓辛苦的莊稼不易,你吃他們的糧,還糟蹋他們喝的,你報答他們吧。”老翁不肯收留廣通,就遣派了一個小孩為他領路,送他出去,並囑咐小孩關緊大門以防外人再進來。野豬出了洞變作英俊少年,就問那孩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那小孩說:“洞裏的那些人都是聖賢,他們當年為躲避暴虐無道來到這裏,因學道修佛而得道成仙。那位獨坐臥榻救你的老翁,就是千年乞丐王寶訓。你因為喝了仙茶幻化為人。至今我還沒有領會國學的要訣,隻能在此守門。”說話間,他們已走到來時的洞口,二人依依不舍地告別,皆知從今以後後會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