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回到了大槐鎮,剛回到禦龍河的渡口,就被金槐灣村的村民和師生們夾道歡迎。王金山滿懷喜悅地過了河,要把新的辦學方案呈交給新上任的大槐鎮書記--漢向陽。原書記蒙飛虎調到縣委,這是蒙飛虎在大槐鎮的最後一個會議。
蒙飛虎臨走之前,蒙香蓮也調到鎮裏任團支部書記。蒙香蓮很友好地在接待室接待了她的校長,總以為王金山回到了地北市。沒有想到又回來了,而且還要創辦初等職業學校。這讓蒙香蓮如坐針氈,半晌無語。
王金山堅持自己的決定,就像一匹拉不回的野馬縱橫馳騁。蒙香蓮拗不過王金山,決定帶他去見原書記和新上任的漢書記。
蒙香蓮看看漢書記,又看看王金山,指著領導背後的一把椅子,說:“坐吧。”然後拿來喝了半瓶的礦泉水給他,安慰道:“你的方案等會兒再說。”
王金山知道在座的大都是來給蒙飛虎書記送行的鎮裏和臨近鄉鎮有頭有臉的人物,王金山不過是一所小學的校長,一名農民身份的教師。但他知道,機會不能再等了,就掏出一本早擬定好的學校建設方案,遞給蒙飛虎,“這是大槐鎮初等職業學校的建設方案,希望您關照。”
漢向陽走過來看了看喜形於色,不過還是給了王金山。
蒙香蓮端過來一杯茶招呼王金山:“請這邊座位上喝杯茶吧。”
王金山不用再看領導的脊背,來到領導席位上,很標準地端起茶杯小飲了三口,講道:“我們大槐鎮小學從辦學那天起,就已經招收了初中和農校班和夜校班,考取了多名縣重點中學,我們的沙稻、紫薯、紅薯、小麥的種植實驗,已經推廣到整個天南省。要解決初中招生和農校的最好辦法,就是招收初等職業農校,既可以升普通高中,也可以為鄉村致富準備人才。”王金山的目光直逼著漢書記。
“讓王金山坐我身邊來!”說話的是槐樹林村長漢向明,眯縫著小眼睛望著領導。
各位領導看蒙飛虎、漢向陽的麵子快速向下挪動,以此類推。見漢向明讓座,蒙飛虎將他拽住,說:“您漢向明是我請來的貴賓,別介意。”
“有誌不在年高啊!”漢向明說著騰出自己的位子,王金山恭敬不如從命,說了聲謝謝,坐在漢書記和蒙飛虎之間。
蒙飛虎輕拍三掌之後,四五位少女端著香茶進來,一律的旗袍,步履匆匆,白腿不時露出,蠻腰如蜂“盈盈一握”。 一位少女笑盈盈地來到王金山身邊,臂腕狀似蓮藕,似雪樣白,如月圓潤,小手纖細如茅芽,又軟、又嫩、又白,微笑著將茶輕輕送到麵前,甜甜地說了一句:“先生,請喝香茶!”
漢向明見少女去了王金山,妒忌地使壞:“‘強扭的瓜不甜’。鑒於我們的條件不足,隻有在得到市以上教育部門的考核、認證,才可安排初等職業學校;並且,我們基本上普及小學教育,而初中教育還遠遠不足,這個時候創辦初等職業農校還有價值嗎?”
王金山立刻做出回應:“我說過,創辦初等職業學校,不是不要初中,而是同時並舉,雙腿走路。蒙阿漢和我的先祖也開過乙種農業學校、工商學校和耕讀學校,培養了大批農業、商業和工業技術的人才。”
蒙飛虎放下茶杯關切地說:“我很相信經過交涉和磋商,雙方將采取靈活態度妥善解決有關問題。但是,大槐鎮更需要西方經濟和開放文化的熏陶,而非傳統、保守的農校或初等職業學校。”
漢向明給蒙飛虎點了一支香煙,這邊的漢向陽也遞給王金山一支香煙。
王金山略加思索說:“超常規的瘋狂開發,加速度的經濟發展,一顆顆享樂的世俗的心,在不知不覺中讓道德缺失、讓精神沉淪。快節奏的壓力,正能量的祈盼,讓那些享受物質生活慣了的人們,突然想到精神生活的需要。好多人看膩了高樓林立、轎車奔馳、靚男俊女來回穿梭的城市的繁華,突然想到大槐鎮那一方淨土,想聽古鎮一個個原生態的故事。 目前,我國好多省市多家電視台播出農校辦學經典。幾千多所中學和上百多家城市,受眾人數約有幾千萬,初步形成了電視、廣播、網絡三位一體的農學教學傳播方式。有好多地區幹脆成立以農學或農業大學命名的學校、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