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暫時性的挫折實際上是一種幸運,因為它會使我們振作起來,調整我們的努力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的但卻是更正確或者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每一個人,甚至在最最平常的日常生活中,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挫折。有的挫折是短暫的,有的卻是長時間的;有的比較輕微,有的則比較嚴重。人們遇到挫折時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會向挫折挑戰,百折不撓地去克服挫折;有的人卻麵對挫折渾身發抖,委靡不振,甚至精神崩潰。不同的態度,不同的反應,決定了每一個人是否具有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成功取決於一個人的挫折容忍力。
挫折使人產生或輕或重的挫折感——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有人稱之為“心理停滯狀態”。這種狀態,有時會造成非常嚴重的甚至不可挽回的後果。而這種後果出現的幾率與嚴重程度,並不取決於挫折的大小,而取決於人的挫折容忍力。所謂挫折容忍力,就是指個人遭遇挫折時免於心理失常的能力,是指個人經得起打擊或經得起挫折的能力。能容忍挫折的打擊,具備良好的適應能力,以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動,這是心理健康的標誌,也是成功者所必須具備的重要心理素質之一。
挫折不等於失敗。失敗尚且有可能轉化為成功,何況隨時隨處都可能發生的一時一事的挫折呢?拿破侖·希爾曾經這樣解釋失敗與挫折:“這裏,先讓我們說明‘失敗’與‘暫時挫折’之間的差別。且讓我們看看,那種經常被視為‘失敗’的事是否實際上隻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有時候,我甚至認為,這種暫時性的挫折實際上是一種幸運,因為它會使我們振作起來,調整我們的努力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的但卻是更正確或者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由此可見,假如一個人能夠具備正確的挫折觀的話,不僅不是壞事,而且還可以成為一種積極的心理動力。它可以增長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一個人以更好的方法或更好的途徑去實現目標。
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日本鬆下幸之助,白手起家,從生產電燈插座踏入商界。經過幾十年的有效經營,到1995年,鬆下幸之助擁有的鬆下電器工業營業額達802.5億美元,擁有資產800億美元,雇聘員工254059人。誰能想到這麼一位世界屈指可數的大企業創始人,竟曆盡人生坎坷!
鬆下幸之助的前半生是十分艱苦和不幸的,他11歲時因家庭生活貧困而輟學;13歲時父親因無錢治病而早逝;他本人17歲時由於生活勞碌而差一點兒被淹死;20歲時母親又病故,而他本人又因患肺病幾乎死亡;34歲時唯一的兒子僅6個月就死去;他長期受病魔折磨,40歲前有一半時間因病臥床……做人的關鍵在於有積極的人生觀。飽經艱難的鬆下幸之助認為,壞事可能變成好事,危機可能變成時機,逆境可能變成順境。他每當受到挫折和遇到打擊時,就以鄉下人洗甘薯的景象撫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