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膽有識方能敢闖善闖(2 / 2)

果真如此!第二年不管是廣州還是北京,都出現了冷飲機大戰,而李曉華早已將賺到的錢和賣掉冷飲機的資本投入到錄像放映經營中去。改革開放之初,錄像對國內觀眾來說,還是新鮮事,加上放映一些國內比較少見的港台武打片、言情片,大大吸引了觀眾。李曉華的放映室每天從早放到晚也滿足不了大眾的需求,他於是乘勢開設了第二間、第三間放映室。不言而喻,李曉華財源廣進。

如果說李曉華是經營冷飲生意與錄像放映室而走上發跡道路的話,那麼他經營“101毛發再生精”和房地產業務則是通達超級富豪的快車。

1985年,年已34歲的李曉華考慮到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決定趁自己還年輕並積蓄了一點兒錢,毅然告別賢妻幼子,東渡扶桑,進入東京國際學院學習,目的在於提高自己的經營管理知識。他到了日本後,一邊讀書,一邊打工(晚間在中華料理洗刷碗碟)。一年後,他憑借自己的經營眼光,發覺北京趙章光發明的“101毛發再生精”大有前途,他決定回國聯係,爭取該產品在日本的銷售代理。

當時正走紅的“101毛發再生精”供不應求,李曉華到該廠談經銷代理之事不受廠領導重視,甚至冷漠地說:“一年後你再來談吧!”他被拒之門外。

李曉華經過細心的了解和思考,發現該廠缺乏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於是,他決定捐贈一輛客車和一輛小轎車給該廠。該廠領導覺得李曉華確實有財力、有誠意推銷自己的產品,便答應了李曉華的要求。這樣,他成為“101毛發再生精”在日本的三家經銷代理商之一。

李曉華再到日本,成立自己的公司,在媒介中大張旗鼓地宣傳“101毛發再生精”,並走街串巷推銷該產品,很快打開了銷路。他在日本又迅速富起來了。

李曉華超人的經營膽識使其不斷進取。不久後,他又從日本轉回香港,在那裏開設華達投資(集團)公司,並在歐洲、美洲、亞洲、拉丁美洲設立數家分公司,進行房地產投資和進出口貿易,他還在馬來西亞建設公路,在阿根廷辦魚粉加工廠,在秘魯和新加坡辦旅遊業等。隨著業務的迅速擴大,他又回到北京、天津、山東、吉林等地興辦了十多家企業。就這樣,短短十年左右的時間,他成為超級巨富。

霍英東堪稱當今巨商,其膽識更是有口皆碑。他發現,香港是彈丸之地,人多地少,房地產肯定要走俏,於是在香港房地產業還沒有正式形成的時候,他就投入巨資進軍房地產業。此舉比李嘉誠早四年,比包玉剛認準的產業還早一年,這對當時年僅32歲的霍英東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在房地產經營方麵,霍英東也是有膽有識。他最先推出“房地產工業化”,一是開創售“樓花”的先河,二是率先利用宣傳小冊子及廣告推銷樓宇。隻要用戶先付10%的現金,就可購得即將破土動工興建的可供居住或出租的樓房。“樓花”的發明,使一般平民有機會買樓住,甚至出租,這樣就最大限度地擴大了購買對象。用宣傳小冊子和廣告來宣傳,又使更多有餘錢的人來買房,使得更多的人關注他的房地產業。過人的膽識,使霍英東很快就成為香港有名的“土地爺”。

馳名電腦界的電腦科學家王安博士,也是靠膽識創辦了名揚世界的王安電腦公司。

1940年,王安在大學讀書時就發明了不可缺少的磁性脈衝控製器。1951年,他將這項發明賣給美國國際商用電機公司獲得一筆錢。他看到正在蓬勃興起的計算機技術不可限量的前景,毅然以這筆錢為本錢,在波士頓他的私人車庫裏建立了王安電腦公司。在同行業強手如林的形勢下,王安通過對各種信息的冷靜分析,決定獨樹一幟,開發各大計算機公司所忽視的小型機,並終於發現了辦公室這個廣闊的計算機消費市場,專營辦公用的電腦設備,成為這一方麵的佼佼者。以後,公司的營業額每年平均增長40%~50%。

1960年末,王安看到了文字處理機的市場潛力,又毅然放棄了因用芯片製成的計算機問世而降價的程序計算機,大膽地將一種尚不完全成熟的新機器,作為公司的大宗產品推向市場。1971年,王安電腦公司的文字處理機首次投放市場,到1976年,銷售額突破了31億美元大關。兩年後,銷售額成倍地增加。美國500家大公司,有3/4的大公司文字處理機使用王安電腦公司的設備。1983年,文字處理機占全公司銷售額的2/5。作為世界最大的電腦公司之一,王安電腦公司有雇員3.3萬多人,分支機構遍布105個國家。王安本人則被列為全美第一大富豪。可惜的是,到20世紀80年代末,王安電腦公司卻由於沒有跟上時代步伐,陷入破產境地,這又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分析王安電腦公司的興衰,正好說明膽識的重要:過人的膽識是王安公司崛起的基礎,落後的思維則是王安公司破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