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的營銷大師原一平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說得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自信”。他認為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自信,自信是事業成功的催化劑,它常常把你引向成功的道路。
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原一平堅信越是不可能的事越要努力,越是不投保者越要試圖去說服,這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一貫做法。
對於青少年朋友來說,自信心可以使他們表現出一種敢想敢為的創新精神。我怎麼想,就怎麼做,失敗了也不認輸,相信自己總有成功之日。有了這種精神,何愁不成功?某些青少年朋友本來已經在成功之門前徘徊,但由於缺乏自信,沒有勇氣叩開成功之門,結果半步之差不得入門,鑄成千古憾事。為此,我們要吸取科學家施特拉斯曼的教訓。
1936年,施特拉斯曼用中子照射鋇時,按理說已經發現了鈾核裂變現象。但由於他對此缺乏信心,沒有勇氣承認這一新發現,結果將這一本來應該屬於他的成功,扔進了廢紙簍裏。後來,當別的科學家用他的方法發現鈾核裂變時,施特拉斯曼後悔莫及。
自信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挑戰,自我競爭。就此而言,充滿自信的人總認為自己尚有潛力可挖,而且會想方設法把自己的潛力盡可能地開發出來。正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說:“實際上,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有可能比現實中的自己更偉大。”而有些人則更幹脆地說:“自信成功的人,其實已經成功了一半。”
自信是消除自卑心理的一劑良藥。自卑者常常考慮萬一失敗怎麼辦?豈不知失敗總是難免的,問題不在於遭受失敗,而在於如何對待失敗,在於怎樣反敗為勝。我們在工作中,每天都有可能會遇到困難,此時要暗暗地給自己鼓勵,說:“我一定會成大事的。”然後再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攻克難關中去,而不能首先就想到失敗,想到失敗後的尷尬。《紐約時報》特約撰稿人肖思·格瑞20歲出頭就開始當推銷員,每天走訪許多戶人家。在敲門之前,他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你一定會說服他的。”而魔術大師花華·梭士末則在他的化裝室裏跳上跳下,一次又一次地大聲喊道:“我愛我的觀眾。”這樣的叫喊總能使得他渾身的血液沸騰起來,然後他就信心百倍地走上舞台,為觀眾們做充滿活力和朝氣的神奇表演。世界拳王裏迪克·鮑在拳王衛冕戰鳴金前,揚言要在六個回合之內擊倒挑戰者多克斯。雖然說這是運動員賽前慣用的心理戰,但也反映出裏迪克·鮑對自身功夫充滿自信。兩強相遇能者勝。誰有自信心,誰就更有希望成功;誰要是自卑,誰就會與成功無緣。我們在邁向成功時要相信自己的毅力和能力,要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難,奪取成功。沒有這點自信,前怕狼後怕虎,幹什麼事都畏首畏尾,猶猶豫豫,注定是什麼事也辦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