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老天真的是不公平的,有人生來富貴,有人生來貧窮,可是一個人的出身如何,誰有能自己選擇呢?
第一次來到大城市讀書的江如萍,便充分感受到了這個繁華社會的背後,所謂的人情冷暖。
因為出身於貧困的大山,江如萍的衣著打扮沒有城裏孩子那麼的時尚,略顯寒酸的她,仿佛與這個繁華的大城市格格不入,同學們不願意和她交流相處,更多的時候,她還是和從前一樣,依舊孤單。
其實江如萍的模樣還算不錯,尤其是身上那股子來自農村姑娘的清純氣質,如果能稍加打扮一下的話,一定也十分好看。
可是連上大學的學費都是村子裏幫忙湊的,江如萍哪有閑錢去妝扮自己,對於她來說,能夠吃飽穿暖就已經很不錯了,不敢奢望太多,也不能奢望太多。
也許是因為留守兒童的關係,江如萍從小就是一個人,所以對於同學們的刻意疏遠,她也沒有太多在意,反正她來學校的目的也是為了好好學習,這樣正好。
大學的學業並不像高中那樣繁重,課餘的時候,江如萍會選擇勤工儉學,她的學校食堂找了份洗盤子的工作,對於其他同學來說,沒錢了,可能隻需要往家裏打個電話就行,可江如萍知道,她沒有依靠,她想要獲得生活費,隻能憑著自己的勞動去賺取。
因為是在學校食堂工作,來往的都是同學,這也讓更多的人不願意和江如萍接觸,覺得丟麵子,可是江如萍覺得,自己一沒偷二沒搶,憑著自己雙手勞動獲取報酬,又有什麼可丟臉的呢。
工作無貴賤,這是江如萍心裏想法,也許有些人,永遠也不會明白,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為了生存勞苦奔波的人們,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如果故事隻是到這裏,那也沒什麼好說,無非就是偶爾會遭到同學們的白眼和嘲笑,這對於江如萍來說,並不算什麼大事。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隻要遵循自己的本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又何必去在意別人的眼光。
可是就在江如萍在食堂工作的第二個星期,一個男人闖進了江如萍的世界。
男人叫王誌國,是學院教導處的主任,四十多歲的年紀,江如萍在新生入學典禮上見過。
對於大山裏的孩子來說,教師是一份神聖的職業,所以對於老師,江如萍的心裏是充滿尊重和信任的。
王誌國對於江如萍勤工儉學的行為也十分讚賞,主動詢問江如萍願不願意做自己的助手,雖然工資和食堂工作差不做,但是至少體麵一點,而且還能增長見識。
江如萍當然也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沒有多想,便欣然接受了。
後來王誌國聽說了江如萍家裏的事情,更是向學校提交了資料,為江如萍免除了一部分的學雜費,還申請了助學金。
當時的江如萍也是深受感動,這是她第一次在這所學校裏感受到了暖意,平日裏受夠了冷眼的她,對於這個真心實意幫助了自己的教導主任,心裏也是更加的敬重和信任。
以至於,如果沒有之後發生的那些事情,江如萍一定會對王誌國感恩戴德一輩子,認為他是最富有責任心和愛心的一名人民教師。
可是對於第一次走出大山的江如萍來說,還不知道什麼叫人心險惡,單純的她並沒有發現,王誌國在看向她的時候,眼底竟然還隱藏著一絲貪婪的欲望。
開始的時候一切都很正常,江如萍的心裏對王誌國也是充滿了感激,因此幹起活來也格外認真,不僅幫著整理資料,準備教案什麼的,還會順帶著打掃辦公室的衛生,把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條。
而王誌國也總是笑嗬嗬的讓江如萍不要太累,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慈父一般,這讓從小就缺少父母親情的江如萍很迷戀這種感覺,心裏對於王誌國敬重和信任的同時,也不免親近了幾分。
不過在江如萍的心裏,也僅僅隻是把王誌國當成了一個值得信賴的長輩,就像是父親一樣的角色,並沒有其他想法。
可她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個被她當成了父親一樣的男人,最後竟然會對她做出那樣禽獸不如的事情。
半個月後的某天晚上,江如萍上完晚自習,和往常一樣,去到了王誌國的辦公室,整理著對方第二天要用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