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辯的口才,燦爛的笑容,奧巴馬(Barack Obama)從底層一路走到白宮的個人奮鬥曆程,俘獲了眾多美國人的心。美國時間2009年1月20日,奧巴馬在全球矚目中宣誓就職,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非洲裔總統,為美國政治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草根出身,白人家庭長大的黑人小孩
奧巴馬的母親安·鄧納姆(Ann Dunham)生長在堪薩斯州的一個小鎮,後來隨家人搬到夏威夷群島,並在那裏結識了獲得夏威夷大學獎學金的肯尼亞留學生老奧巴馬(Barack Obama Sr.)。兩人於1959年結婚,小奧巴馬於1961年8月4日出生在檀香山。兩年後,老奧巴馬離開了年輕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遠赴哈佛大學讀研究生,後來返回肯尼亞在政府部門從事經濟工作。1982年老奧巴馬在肯尼亞死於車禍前,奧巴馬隻見過父親一次。
父親離開了,奧巴馬跟著母親生活。鄧納姆後來嫁給了一名印尼石油公司的經理素托羅,素托羅由於工作關係需要去雅加達,於是,鄧納姆帶著6歲的奧巴馬去了印尼。就這樣,奧巴馬在印尼度過了四年的童年時光。
10歲時,母親與繼父離婚,奧巴馬回到了夏威夷讀高中,大部分時間他和外祖父外祖母生活在一起。鄧納姆帶著她與素托羅生的女兒瑪亞又回到印尼。當時,鄧納姆生活十分困難,她一邊攻讀人類學博士學位,一邊省吃儉用供兒子讀書。奧巴馬老少一家擠在一個很小的公寓裏麵。奧巴馬的外祖父換過多份工作,先做過家具推銷員,還當過一名很失敗的保險經紀。奧巴馬的外祖母則在一家銀行工作。奧巴馬靠著自己的努力,竟然考取了夏威夷普納後私立學校。
2004年7月,奧巴馬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做“基調演講”時,沒有回避自己的身世:“我站在這裏,清楚地意識到我的故事隻是大量美國故事中的一個部分,我感激所有賦予我生命的人。我的故事或許也發生在全球的各個地方。”他的坦誠,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和理解。
曾為街頭混混,迷茫的青春時代
奧巴馬在他的第一本書——《父親留下的夢想》(Dreams From My Father)裏,記錄了他在青少年時期有別於同齡人的坎坷經曆:“我在十幾歲的時候是個癮君子。當時,我與任何一個絕望的黑人青年一樣,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煙酒、大麻,我希望這些東西能夠驅散困擾我的那些問題,讓那些過於鋒利的記憶變得模糊。我發現我了解兩個世界,卻不屬於其中任何一個。”由於對複雜家庭的不理解,年輕的奧巴馬在恣意放縱中度過了少年時代。他經常逃學,遊蕩在夏威夷海灘和印尼的街頭,嚐試用大麻和酒精麻醉心底的那份失落。
好在這段“街頭混混”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
改變命運的讀書
後來,奧巴馬再次離開夏威夷,去洛杉磯西方學院(Occidental College)學習,為時兩年。隨後,他搬遷至紐約市,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國際關係,1983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文學士學位。畢業後,他主動到芝加哥南城的一個社區教會聯盟從事社區組織工作。這是一個貧困的非洲裔城區,因當地經濟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而遭到重創。這份工作帶給他的年薪隻有1.3萬美元。三年社區工作者的經曆,使奧巴馬獲得一些切實的成功。他為南城居民在經濟重建、職業培訓和環境治理等方麵爭取了權益,而這些成績也讓奧巴馬決心從事公共事業,為下層民眾爭取權益。
奧巴馬認識到,要想真正改善這類貧困社區,他需要從更高層參與,即利用立法和政治途徑。在這種信念的驅使下他進入哈佛法學院(Harvard Law School)就讀,並成為《哈佛法學評論》(Harvard Law Review)雜誌社首位黑人社長。1991年,奧巴馬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通常,這一職位被視為法律專業學生畢業後進入美國最高法院當法官秘書、進而步步高升的敲門磚,但奧巴馬畢業後,卻選擇了芝加哥一家專門受理民權訴訟的小型律師事務所工作,並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兼職教起了憲法學。
投身公共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