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著名谘詢公司麥肯錫有一套企業高效運營6步法,具體內容是:①定戰略:分產到戶,並明確利益;②鎖目標:簽責任承諾書,任務落實到個人;③建平台:改善溝通,公開、透明;④立製度: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⑤勤檢查:確保計劃落實、製度執行;⑥重績效,重賞罰:用關愛凝聚人心。
許多企業常常是策略、目標一大籮筐,議而不決,光說不練,流於“口號管理”,策略、目標沒有落實到具體的目標、計劃上,目標、執行方法也沒有時間表,更沒有根據達到的程度訂立賞罰標準。同時,幾乎每一個企業中還活躍著這樣一些人:他們是高談闊論的思想家,是牢騷滿腹的改革倡導者;他們常常身居中層要職,卻將自己的“職責範圍”視為“勢力範圍”;他們左右逢源,關心著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最擅長在高層領導和其他人麵前搬弄是非,散布謠言。現實中還存在著大量悄悄衰亡的企業,甚至有許多還沒來得及誕生,就在雄心勃勃的籌劃之後不了了之;更有成千上萬的企業,默默地按照市場需要努力尋求發展,而最終卻不知不覺地走向了死亡。
人們通常會把責任歸咎於戰略決策失誤,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戰略本身無疑是非常正確的,策略也沒有錯,因為大多數的經理人都深諳其中的操作流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企業失敗?原因是:沒有合理的製度;不會用製度進行管理;製度製定出來卻沒有嚴格地執行。
首先,合理的製度是一個企業的基礎,而用製度進行管理則是企業成長壯大的推動力。
眾所周知,所有的管理問題隻有兩個因素:一是人,二是事。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企業集團,或是一個隻有幾個人的工作室,隻要把人管好,把事理順,也便實現了管理的目標,管理中的那些讓人棘手的大大小小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成功的組織在對人和事的管理上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用製度管人,按製度辦事,也就是說讓製度說話。
成功的組織之所以成功,歸根結底是管理的優勢造就了競爭的優勢,而管理的優勢則是通過製度來體現出來的。
製度是實現目的的手段,是推進管理流程的基本工具,是規範有效管理的前提。製度的製定與實施,是一條潛流於整個組織運行體係中隱形的手,左右著這個組織的生存與發展,決定著其實力的強弱。在競爭中擁有優勢的企業或在某一段時間成功的企業,其管理製度因素的總和一定也是具有較強的優勢;企業之間如果在某一方麵存在差距,一定是與此方麵的相關管理製度總體實施效果存在的差距。比如,企業之間如果在同一產品、同一市場領域裏的競爭存在優、劣勢之分,一定是企業之間在管理製度總體表現方式、表現效果上存在差距。
讓製度說話,對於企業管理而言,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沒有科學合理的製度,或沒有堅持按製度辦事,就會出現好事沒人做,壞事人人爭先的局麵。“製度最為重要”、“製度高於技術”、“製度高於一切”、“製度更是第一生產力”,已成為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