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東南歐(3 / 3)

10月29日,蘇軍烏克蘭第2方麵軍轉入全線進攻,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方麵軍左翼的進攻發展順利,至11月2日,距布達佩斯僅15公裏。但是,德軍很快地調整了部署,向布達佩斯地域調集重兵,阻住了蘇軍迅猛發展進攻的勢頭。一場持久戰開始了。

11月4日,蘇軍統帥部大本營經研究命令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盡快將方麵軍中央和右翼軍隊撤至蒂薩河岸,以便加寬進攻地帶,從而達到北麵和東北麵實施突擊,與左翼軍隊協同,粉碎德軍布達佩斯集團。烏克蘭第2方麵軍執行了這一頗具影響的命令,便於同年11月11日再次發起進攻,在長達16天之久的作戰中,卻未能在城市以東分割和粉碎德軍布達佩斯集團。鑒於部隊連續進攻3個多月已疲憊不堪,秋季道路泥濘難行,交通線過長,彈藥的運送很不及時,及德軍頑強抵抗等諸多因素,馬利諾夫斯基司令員要求暫停進攻,並獲得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許可。

12月5日,烏克蘭第2方麵軍重新開始進攻。其左翼和中央連續5天企圖從北麵和西南麵實施迂回,以圍殲敵軍集團,但未能奏效。第46集團軍強渡多瑙河後,在西岸奪取了一個不大的登陸場,但由於兵力不足,未能從西南進逼布達佩斯。這樣,以一個方麵軍攻占布達佩斯的第三次嚐試又未成功。不過,烏克蘭第2方麵軍解放了蒂薩河與多瑙河之間地帶,切斷了敵軍布達佩斯集團向北退卻之路。

在烏克蘭第3方麵軍第57集團軍強渡過多瑙河之後,在西岸巴蒂納和阿帕廷兩地域奪取了登陸場。一直到12月9日前,集團軍已前出到巴拉頓湖以南地域。從11月下半月起編入該方麵軍的近衛第4集團軍開始在多瑙河右岸投入戰鬥,並與烏克蘭第2方麵軍第46集團軍會師。從此,蘇軍有了向敵軍布達佩斯集團後方實施突擊的可能。

蘇軍部隊對布達佩斯實施合圍。12月12日,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頒布關於烏克蘭第2。第3方麵軍同時圍殲布達佩斯集團的訓令。在多瑙河西岸作戰的第46集團軍轉隸烏克蘭第3方麵軍。

而此時的蘇、德兩軍的情況大體是這樣的:烏克蘭第2方麵軍有39個步兵師、2個坦克軍、2個機械化軍、2個騎兵軍。2個築壘地域、14個羅馬尼亞師。烏克蘭第3方麵軍(第46。第47集團軍和近衛第4集團軍)有31個步兵師、1個海軍陸戰旅、1個坦克軍、2個機械化軍、1個騎兵軍和1個築壘地域。在該方麵軍編成內作戰的還有保加利亞第4集團軍。空軍第5、第6集團軍航空兵和多瑙河區艦隊艦艇負責對方麵軍地麵進攻行動實施火力支援。南斯拉夫第3集團軍在烏克蘭第3方麵軍以南行動。蘇軍兩個方麵軍當麵的敵人為南方集團軍群和F集團軍群一部,共引個德國師和匈牙利師另2個旅,其中包括9個坦克師、4個摩托化師、1個摩托化旅、1個騎兵旅以及第4航空隊的大量航空兵。

與此同時,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給烏克蘭第2方麵軍下達的命令是由沙希地域向凱貝爾庫斯特總方向實施突擊,在奈斯梅伊、埃斯泰爾戈姆地段進抵多瑙河,阻止布達佩斯集團向西北退卻。與此同時,方麵軍應以部分兵力從東麵向布達佩斯進攻。烏克蘭第3方麵軍受領的任務是,由韋倫采湖地域向北麵,即向比奇凱方向實施突擊,在埃斯泰爾戈姆、奈斯梅伊地域進抵多瑙河岸,並與烏克蘭第2方麵軍會合,切斷布達佩斯集團西退之路。方麵軍的部分兵力應由比奇凱地域向布達佩斯進攻,並與烏克蘭第2方麵軍協同攻占該市。烏克蘭第3方麵軍還應在布達佩斯以西及其西南50~60公裏處構成對外正麵。

12月20日,蘇軍對敵軍布達佩斯集團再次發起進攻,進展順利。至12月26日日終前,烏克蘭第2、第3方麵軍在埃斯泰爾戈姆地域會合,完成了對敵軍布達佩斯集團的合圍。盡管敵軍在坦克方麵居優勢,但蘇軍烏克蘭第3方麵軍在激烈的戰鬥中不僅阻止了楔人其防禦的德軍反突擊集團的進攻,而且將該集團逐回出發陣地。烏克蘭第2方麵軍一部1945年1月上半月對科馬爾諾的進攻,對破壞敵軍反突擊起了很大作用。

從1944年 12月 27日至 1945年 1月 18日,蘇軍進行了解放首都東部——佩斯的戰鬥,從回月22日至2月13日進行了解放首都西部——布達的戰鬥。城內戰鬥由專門組建的布達佩斯集群進行。此役全殲德軍18.8萬人的集團,解放了布達佩斯。

在艱苦的布達佩斯之戰結束後,為了對維也納方向實施強有力的進攻創造可實現勝利的條件,蘇軍抽調出大量的兵力,而德軍布達佩斯集團遭蘇軍圍殲後,南斯拉夫境內敵軍交通線便處於蘇軍的直接威脅之下,致使德軍統帥部被迫作出了加速撤退軍隊的決策。

蘇軍烏克蘭第2、第3方麵軍於1945年2月13日結束布達佩斯戰役後,即著手準備向維也納方向發展進攻。德軍統帥部拚命抓住每一小塊土地不放,企圖贏得時間以逃避徹底的毀滅。2月月中,德軍統帥部從西線阿登山脈抽調裝備有最新式坦克的黨衛軍坦克第6集團軍至巴拉頓湖地域,為轉入反攻準備條件、在烏克蘭第3方麵軍(近衛第4集團軍,第26、27、57集團軍,空軍第門集團軍及作戰上隸屬方麵軍的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當麵,敵人集中了南方集團軍群和E集團軍群所屬對個師(其中10個坦克師)、5個戰鬥集群、1個摩托化旅、4個強擊火炮旅,計有官兵43.l萬人、火炮563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877輛(門)、裝甲輸送車900輛、飛機850架。敵軍在坦克和強擊火炮方麵占優勢,總數為蘇軍的21倍。德軍統帥部妄圖粉碎烏克蘭第3方麵軍,恢複多瑙河防禦,繼續盤踞匈牙利的石油產地,消除對奧地利工業區和德國南部工業區的威脅。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以烏克蘭第3方麵軍實施頑強而積極的防禦,疲憊和消耗敵軍突擊集團,爾後向維也納方向發展進攻。方麵軍編成內計有37個步兵師、6個保加利亞步兵師、2個坦克軍、l個機械化軍、l個騎兵軍,共有官兵約40.7萬人、火炮70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407輛(門)、飛機965架。方麵軍的戰役布勢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由近衛第4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第26、第57集團軍編成,第二梯隊為第27集團軍,而近衛第1機械化軍、近衛第5騎兵軍步兵第84師和6個炮兵旅為方麵軍預備隊。方麵軍的基本兵力集中在敵主力可能進攻的近衛第4集團軍和第26集團軍的防禦地帶。防禦計劃擬定了數種行動方案,並根據敵軍可能實施的突擊情況,在現地一一進行過實兵演練。在陸軍防禦作戰中,由烏克蘭第3方麵軍所屬空軍第門集團軍和烏克蘭第2方麵軍所屬空軍第5集團軍一部實施火力支援。

被蘇軍打得焦頭爛額的德軍處境愈來不妙,長此以往,極有覆滅的危險,為了求得緩氣之機,於3月5日夜組織了一場較為猛烈的進攻。而蘇軍寸土必爭,進行了頑強殊死的防禦。激烈戰鬥持續了10天10夜,雙方參戰兵力超過80萬人、火炮12500餘門,坦克和強擊火炮約1300輛(門)、飛機1800餘架。蘇軍廣泛機動預備隊和炮兵,各部隊和兵團堅忍不拔,積極防禦,致使敵人一籌莫展。德軍隻取得了一些戰術成果,即楔入蘇軍韋倫采湖以南的防禦12公裏,楔入沙爾維茲運河以西的防禦約30公裏,德軍損失4萬餘人、坦克和強擊火炮約500輛(門)、火炮300門。遭重創後,德軍於3月15日被迫停止進攻,轉入防禦。通過巴拉頓湖戰役,蘇軍完全粉碎了德軍統帥部在蘇德戰場南翼阻止蘇軍進攻的企圖。

從巴拉頓湖等方向馳援布達佩斯的德軍部隊被蘇軍挫敗。1945年3月16日下午,在經過強大的炮火準備和航空火力準備後,蘇軍烏克蘭第3方麵軍近衛第9、第4集團軍轉入進攻。開始時,德軍驚惶失措,未進行認真抵抗,但很快即恢複了被炮火和飛機襲擊打亂了的指揮係統。許多地段上的敵步兵和坦克一起開始反擊。至3月16日日終時,蘇軍推進不過3~7公裏。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根據當時的情況,當天就把近衛坦克軍第6集團軍調給烏克蘭第3方麵軍命令利用該集團軍發展方麵軍突擊集群的攻勢,並與第27集團軍共同擊潰黨衛軍第6集團軍。方麵軍右翼部隊粉碎了德軍的頑抗,於進攻的第三天傍晚把突破口擴大到36公裏,向縱深推進達20多公裏。這時,敵人又把預備隊和由未遭衝擊的地段調來的部隊派到突破地段,利用山區地形進行頑抗。為了加快進攻的速度,3月19日晨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奉命投入近衛第9集團軍地帶的交戰。方麵軍司令員要求這兩個集團軍盡快完成對黨衛軍第6坦克集團軍的包圍。此外,他還命令從3月20日展開始,以近衛第4集團軍一部以及第26、第27集團軍的兵力向別爾希達、波爾加邇迪、列普申實施突擊。第18坦克軍和近衛第1機械化軍在第26、第27集團軍進攻地帶內作戰。方麵軍在遂行任務過程中,使德軍受到重創。盡管如此,德軍仍不惜代價地拚命抵抗,以使自己的部隊免遭合圍,撤出韋倫采湖和巴拉頓湖之間的地域。有鑒於此,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批準方麵軍使用空軍第18集團軍的部分兵力。3月21日夜間,該集團軍的遠程轟炸機襲擊了鐵路樞紐維斯普雷姆。空軍第17集團軍的轟炸機和強擊機消滅了行進中的德軍縱隊,摧毀了德軍的通信樞紐部、防禦工事以及停放在機場上的飛機。盟軍航空兵與蘇軍協同於1945年3月下半月轟炸了奧地利南部、匈牙利西部和斯洛伐克南部境內的一些機場、鐵路樞紐、橋梁和工業設施。由於采取了上述種種措施,烏克蘭第3方麵軍主力的進攻發展得比最初幾天要快。至3月22日黃昏,黨衛軍第6坦克集團軍主力幾乎全部被圍,但是,未能全殲。德軍以巨大代價撤走了相當數量的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

在掛滿了地圖的蘇軍最高統帥部的大本營裏,一群氣宇軒昂的軍官熱烈的討論著下一步的作戰計劃,3月23日,其批準提交上來的烏克蘭第3方麵軍,製定的一些部署。方麵軍受命向帕波、肖普朗,而不是在方麵軍司令員原先提議的桑博特黑伊實施主要突擊。為此,近衛第9集團軍和近衛第6坦克集團軍進攻克塞格,近衛第4集團軍被重新部署到近衛第9集團軍的右翼地帶,以便與近衛第9集團軍和近衛第6坦克集團軍一起進攻維也納。第26集團軍向桑博特黑伊實施突擊,而第27集團軍則向往洛埃格塞格實施突擊。第57集團軍和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在4月5-7日前占領瑙吉考尼繞地域。方麵軍的隊伍接到任務後,立即朝指定方向實施進攻,發展順利。3月29日,蘇軍烏克蘭第3方麵軍第57集團軍和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在巴拉頓湖以南轉入進攻,4月2日解放匈牙利的石油中心瑙吉考尼繞市,並向西北方向發展進攻。

蘇軍烏克蘭第2方麵軍左翼於3月門日轉入進攻,突破德軍多瑙河以南防禦後向傑爾方向發展進攻,以部分兵力進至科馬羅姆地域,切斷了德軍埃斯泰爾格姆-托瓦羅什集團西逃之路,並於27日將其肅清。至28日,第46集團軍肅清了多瑙河南岸埃斯泰爾戈姆至拉包河口地段之敵,攻占了科馬爾諾。傑爾,並與4月2日在多瑙河與新錫德爾湖之間進抵奧匈邊界。烏克蘭第3方麵軍的部隊於4月1日至4日攻占肖普朗和新維也納,前出到維也納的接近地。

德軍被徹底趕出匈牙利的日子愈來愈近,他們對匈牙利的掠奪也更加猖狂。城市變成了廢墟,農村被洗劫一空,人民財產損失約40%。與德國占領者勾結的薩拉希集團、地主及資本家們,帶著黃金儲備和匈牙利的其他國寶逃往西方。

4月4日,德軍的最後一支部隊被趕出了匈牙利。匈牙利人民群眾熱情歡呼全國解放。全國到處都舉行集會和遊行,慶祝這個意義重大的事件。匈牙利政府專門作出決議,規定4月4日為解放節。從此以後,匈牙利人民每年都隆重慶祝這個偉大節日。

布達佩斯戰役的勝利是蘇聯、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三國軍隊密切協同、共同奮戰的結果。在解放布達佩斯的戰鬥中,羅馬尼亞的一些兵團和匈牙利布達誌願團,都曾與蘇軍並肩作戰。蘇軍與保、羅集團軍之間組織協同的方法富有教益。

在布達佩斯戰役中,蘇、羅、保三國軍隊取得了在大工業城市實施戰鬥的豐富經驗,尤其在使用強擊群和在敵坦克占壓倒優勢條件下建立合圍的對外正麵及強渡多瑙河、蒂薩河等方麵,他們取得的經驗更為豐富。這些寶貴的經驗,迄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6阿爾巴尼亞人民趕走侵略者

瘋狂的法西斯德國軍隊從 1943年開始,第一次對解放區發動了近3個月的圍剿,解放區成了可怕的屠場,士兵的屍體隨處可見,圍剿一直至1944年才暫告結束,然而,5月底又以3.3萬人再次進行大規模的圍剿。阿爾巴尼亞民族解放軍頑強不屈,艱苦奮戰,粉碎了德軍的圍剿,打死打傷德軍約3000人。5月24日,阿民族解放陣線在南部城市帕爾梅特召開首次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代表大會,成立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會議,選出了委員會。10月22日,在貝拉特舉行的第2次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會議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員會改稱阿爾巴尼亞臨時民主政府。

1944年,蘇軍在東方戰線的勝利進軍和美英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阿爾巴尼亞人民反對德國法西斯占領者的鬥爭。同年6月14日,阿爾巴尼亞民族解放軍總司令部頒布了關於所有武裝力量轉人總反攻的命令。同年8月,阿民族解放軍立即北上,開始了解放全部國土的戰鬥。至8月底,即解放了全國2/3的領土,僅有少數大城市和某些孤立的地區還控製在德軍及其追隨者手中。這時,阿民族解放軍已發展到2個師,合編為1個軍,稱為阿民族解放軍第1軍。9月,阿爾巴尼亞民族解放軍發動總反攻,進入解放祖國的最後階段。9月中旬,解放了培拉特、吉諾卡斯特;10月又解放了發羅拉和科爾察,使困守在地拉那的法西斯德軍陷入解放軍的包圍之中。至10月底,全國3/4的領土已獲得解放。

在阿爾巴尼亞民族解放軍勝利進軍的同時,10月20日,在培拉特市召開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會議第二次會議,決定把貝爾梅特代表大會選出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員會更名為阿爾巴尼亞民主政府,總理由恩維爾·霍查擔任。

1944年的10月,是個不平常的月份,在共產黨領導下的阿爾巴尼亞的解放軍,接到司令部對地拉那發起總攻的命令,29日,這場激烈的戰鬥便打響了。在地拉那市居民的積極支持下,阿民族解放軍廣大官兵以劣勢裝備與精良裝備之德軍展開了激戰。10月30日,解放軍即攻占了近半個市區,繼在城內與德展開巷戰。11月 19日,解放軍發動了決定性進攻。從10月29日起至11月 17日,經過19天艱苦奮戰,阿民族解放軍終於解放了地拉那,擊斃敵軍官兵2000餘人,俘虜300餘人,繳獲大炮25門、機關槍100餘挺、汽車200餘輛;德軍見大勢已去,倉皇逃離了在阿爾巴尼亞的最後一個據點——斯庫台,逃走時炸毀了城市周圍的橋梁。11月29日拂曉,阿民族解放軍開進斯庫台,至此,全部國土得到解放。從此,這一天便成為阿爾巴尼亞人民的國慶日。

阿爾巴尼亞民族解放軍經過長期的民族解放戰爭,終於取得了反法西斯鬥爭的徹底勝利,計殲敵6800餘人,擊毀和繳獲汽車及坦克2100輛、槍炮400餘件。

阿爾巴尼亞當時人口不過100萬人,武器裝備也比較落後,但是英勇無畏的阿爾巴尼亞軍民敢於以小抗大,以弱戰強,先後抗擊了10萬意大利法西斯軍隊和7萬德國法西斯軍隊,最終取得了反法西斯鬥爭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勝利。

阿爾巴尼亞人民武裝在解放了自己的家園之後,又出動2個師,開進南斯拉夫境內,配合南斯拉夫民族解放軍作戰,將德軍驅趕到南斯拉夫中部的波斯尼亞,從此,阿爾巴尼亞人民終於取得了反法西斯的勝利,脫離了法西斯者的殘暴統治。

7希臘人民的不屈鬥爭

希臘的領土於1941年6月被德國、意大利和保加利亞軍隊肢解。從此,希臘人民反對占領者的鬥爭風起雲湧,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

1944年初,希臘反動政府企圖以暴力消滅人民武裝力未遂。人民解放軍在鬥爭中愈加發展壯大,並解放了2/3的士。4月5日,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部命令各部隊準備對正在退的占領軍發動總攻。人民解放軍務部隊奉命於4~5月間泛展開了大規模的進攻。希臘許多城市相繼解放。德國5萬占領者瘋狂反撲,結果以慘重的失敗而告終。1944年9~10月,人民解放軍消滅德軍3萬餘人,解放了全國33個省中31個省,並解放了首都雅典。但德軍還控製著克裏特和其島嶼。直至1945年5月德國投降時,希臘才完全獲得解放在整個戰爭期間,人民解放軍牽製了德國12~14個正規師有力地支援了盟軍作戰。

1944年9月,在英國策劃下,關於統一希臘武裝力量的議在意大利卡塞塔舉行並達成協議;所有希臘遊擊隊歸希臘盟軍司令英國將軍羅納德·斯科比指揮。至10月底,英軍乘希臘解放之時,隨即在希臘登陸,並開始對希臘內政進行武裝幹涉。英軍開進雅典後,斯科比剪除人民武裝力量的猙獰麵目暴露無疑:他下令單方麵解散希臘人民解放軍,卻不解散希臘右翼武裝 。為抗議英軍和希臘政府違背貝魯特協議的卑劣行徑。希臘民族解放陣線和希共參加政府的12名部長集體辭職。12月3日,雅典50萬居民舉行遊行示威,反動警察對示威群眾進行了血腥鎮壓。兩天之後,助紂為虐的英軍奉丘吉爾之命幫助希臘反動派武力鎮壓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抗,製造了慘不忍睹的“雅典血案”。肆無忌憚地橫衝直撞,對雅典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害。飛機、大炮和坦克。據斯科比自己供認,英軍僅“一夜之間就對雅典投下了22顆炸彈”。英軍在持續長達33天的血腥鎮壓中,殺害愛國者和雅典居民1萬餘人。1945年1月,5萬愛國人士被捕入獄。希臘共產黨領導人民解放軍對英國反動軍隊進行了堅決的回擊,一度幾乎控製整個希臘,但到1944年12月底,由於英軍力量不斷增強,人民解放軍反擊失利,隻得於1945年1月5日退出雅典。2月12日,希臘政府、英國大使以及民族解放軍陣線在雅典附近的瓦爾基茲召開會議,在實行重大改革、大赦政治犯、在國際監督下就君主製問題舉行全民投票等方麵達成了協議。協議還規定,除了流亡政府的軍隊外,解除一切軍事組織及其武裝,重新組成統一的國家軍隊。在強大的政治軍事壓力下,希臘民族解放陣線被迫宣布解散人民解放軍,交出了大批武器。但是,希臘政府並沒有真正履行瓦爾基茲協議,它竊取了希臘共產黨和廣大人民多年來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果實,卻在希臘的土地上恢複了反動的封建君主製。這是曆史的倒退,古今中外,政治投機者竊取革命果實的例子舉不勝舉——曆史是一麵鏡子,我們應當從此得到教訓,永遠不能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