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是社會的(1 / 1)

甚至戰爭,都不能摧毀大學,因為大學是社會的,因為大學不附屬於某一個利益集團,因為大學對於社會的價值是永恒的。

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2002年10月19日,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北郵與宏福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短短兩年時間,四幢教學大樓、兩幢學生宿舍樓、幾百套教師住宅、加上操場及各種配套設施全部竣工,一個完整的大學校區今天就要正式啟用。這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速度,這是中國農村現代化的速度。那天,就在二層的那間辦公室裏,我聽見英國駐華大使哈姆與倫敦大學女王學院校長斯密在一起議論,用了一個詞“Incredible”,即“不可思議”。

兩年前,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張春江、北京市教工委副書記夏強和昌平區委書記趙風桐出席了大會堂的簽字儀式。今天的典禮,國務院兩部和市區領導們又一次光臨,讓我們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和支持。北郵曾經隸屬於信息產業部,2000年劃歸教育部。校區呢?分布在北京市三個區,本部在海澱區,網絡教育學院在西城區,今天的宏福校區在昌平區。實際上,北郵建校近50年,一直就是在教育部、信息產業部、北京市的關懷和支持下發展的。如果用流行的詞彙來說就叫“共建”,今天的北郵,是教育部、信息產業部和北京市共同建成的。

北郵之所以叫北京郵電大學,是因為在49年前,她是由郵電部投資興辦的,現在郵電部並在信息產業部了,而郵電大學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科專業也早已突破郵政和電信的界限。今天啟用的宏福校區裏,三個學院,軟件工程學院、國際學院和民族教育學院都是北郵新開辟的事業。十年變革,時過境遷,國家郵政總局成立了,電信運營商變成了好幾家,但是,北郵與郵電企業的曆史淵源不會割斷,你們能應邀與我們一起來分享新校區落成的喜悅,我們非常高興,感到格外親切,也讓我們認識到一條道理:大學雖然總要隸屬於一個部門,但從本質上講,大學是社會的。

大學為社會培養人才,因此社會的用人單位愛護她;大學為社會創造知識,因此社會的各行各業依靠她;大學用她的科技成果服務於社會,因此社會經濟建設需要她;大學沒有偏見,沒有歧視,招收不同民族的、不同國家的、不同信仰的青年才俊前來深造,因此社會各界都支持她。

我們新的宏福校區,土地是宏福社區提供的,學生宿舍和餐廳是由宏福集團投資建造和管理的,大家或許也知道,北郵有個教育基金會,發起單位包括了中國郵政、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普天等等著名企業,幾個月前,我拜訪新組建的中國網通集團總部,張總裁表示,也要成為北郵基金會的發起單位。今天香港企業家薛濱也在座,他也是我們基金會的捐資發起人,因此,從一個廣泛的意義上來講,大學其實是由整個社會來建設的。

有一項研究表明,在近代的、現代的曆史上,社會的各式各樣的組織形式,工廠、農莊、社團、企業等等,最為穩定、最經得起曆史風浪的組織是大學,經濟危機也好、社會變革也好,甚至戰爭,都不能摧毀大學,因為大學是社會的,因為大學不附屬於某一個利益集團,因為大學對於社會的價值是永恒的。

尊敬的黃福水董事長,宏福與北郵的合作協議有效期為50年,現在已經過了兩年,但我相信,48年以後,北郵宏福校區一定已經成為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校區,我們的後人會把那一份合作協議續簽下去。您剛才的祝辭中用了“永遠”這兩個字,現在我也要說,北郵宏福校區的前進步伐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她的發展必定是一往無前的。

(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