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逆境的秘訣2
無比執著地追求前進的目標
多年以前,在波士頓一個條件很差的公寓裏,兩個沒有任何教育背景、默默無聞的年輕人見麵了,他們決心要對這個社會上根深蒂固的黑奴製度發起挑戰。然而,他們的想法無異於以卵擊石。在世俗的眼光中,這兩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的行為是那麼的愚蠢可笑。要知道,他們所麵對的是多麼強大的敵人。不論是學者、政客、教會人士還是有權有勢者,也不論他們各自的信條或政見有多麼大的分歧,他們都一致擁護黑奴製度。這種製度已牢牢地根植於我們國家最深層的政治土壤中,而且還與所有其他的社會機製和既得利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然而,對於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偏見和狹隘,這兩個年輕人又憑借什麼來與之抗衡呢?盡管前進的路途中充滿了艱難險阻、盡管目標是如此地遙不可及,但是,神聖而崇高的信仰之火卻讓兩個年輕人的靈魂熊熊燃燒,他們對於自己所追求的事業無比虔誠、無比執著。本傑明·倫迪是這兩個年輕人中的一個,他很早就在俄亥俄州創辦了《普遍自由精神報》。他是一個有著非凡毅力的年輕人,他每個月都要跋涉20英裏,從印刷所把所有的報紙馱回家。他還不辭辛苦地徒步跋涉400英裏到田納西州作宣傳,隻是為了增加報紙的征訂戶數。
他在威廉姆·加裏森的幫助下更加積極地開展工作,地點就設在巴爾的摩。在當時,這個城市的主要街道上到處都是關押奴隸的圍欄,那些被裝在運奴船上的不幸者淒涼地離開了家鄉和親人,被送往南方的港口;奴隸拍賣市場上的情景更是令人心碎、慘不忍睹,而且經常會發生暴力捕捉奴隸的事件,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指,所有這一切都給加裏森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由於家庭生活窘困,加裏森的母親沒有錢供他上學,但是,早在幼年時期,母親就教導他要反對專製和壓迫。為了爭取這些可憐的不幸者的自由,這個年輕人決定進行不屈的鬥爭,甚至準備在必要的時候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加裏森在他們的第一期報紙中大聲疾呼,應該立即解放奴隸,廢除奴隸製度,致使侮辱和謾罵排山倒海般地向他壓過來,他的觀點遭到了整個社會的反對和譴責。此後,他被逮捕並投入了監獄。這個消息觸動了他在北方的一位高尚而正直的朋友約翰·惠蒂埃,但是由於他本人的經濟狀況不佳,無法為加裏森交罰金,於是惠蒂埃轉而寫信給亨利·克萊,請求他為加裏森交罰金,以便把他解救出來。加裏森重見天日時已經是49天以後了。
溫德爾·菲利普斯是這樣評價加裏森的:“他因為自己所持的觀點而被監禁時僅僅24歲。他對整個國家的罪惡提出挑戰時還正當青春年華。”
加裏森長年累月地在波士頓孤軍奮戰,因為在那個城市,加裏森既沒有朋友的支持,也得不到任何有影響的社會勢力的幫助。在身無分文情況下,他在一間狹小的閣樓上開始了《解放者》的創辦。看一看這個饑寒交迫的年輕人在第一期報紙上的錚錚宣言吧:“我將像真理一樣嚴厲無情,像正義一樣不屈不撓。我既不會含糊其詞、模棱兩可,也不會為自己尋找托辭,我將堅守陣地,不退卻半步。我相信,終有一天,世界將聽到我的聲音並理解我。我的情感發自肺腑。”這是一個多麼勇敢的年輕人啊!他與那個時代最根深蒂固的偏見作戰隻憑著單個人的努力,孤軍作戰。
波士頓市長奧蒂斯收到了南卡羅萊納州的霍恩·海恩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有人給他送來了一份《解放者》,並要求他核查一下出版者的名字。奧蒂斯回信說,他發現這份不起眼的的報紙是一個窮苦的年輕人在“一個光線昏暗的洞裏印刷的,他惟一的助手是一個黑人男孩,各種各樣的膚色的人都支持他的觀點,他們都微不足道,不足掛齒。”
然而,這個吃飯、睡覺和印刷都在那個“光線昏暗的洞裏”的窮苦年輕人卻用他的努力、思想和文字,使得整個世界都開始思考他所提出的問題和觀點。
但是,這樣的危險分子在當時的許多人看來是必須被鎮壓的。南卡羅萊納州的警戒機構懸賞1500美元,要求對所有被發現傳播《解放者》的人予以逮捕和定罪。有一個州或兩個州的行政長官對此報的編輯者也懸賞捉拿。喬治亞州的立法機構明文告示,以5000美元的巨額獎賞捉拿加裏森的人。為加裏森所從事的事業呐喊助威的人幾乎沒有,因此,加裏森和他的助手到處受到人們的攻擊和指責。
由於支持加裏森的事業,保護加裏森的印刷機,一個名叫洛弗喬爾的牧師在伊利諾斯被一群暴民所殺,而在被譽為“美國自由傳統的搖籃”的馬薩諸塞州,憤怒地要求嚴懲這位“廢奴主義者”的卻是聚焦在一起的所有的實業巨頭、權威人物和文化名流。在黑壓壓的人群中,隻有一個大有前途的年輕律師溫德爾·菲利普斯要求走上高高的講台發表演說,他所發表的這篇演說在法納爾廳是聞所未聞的。
站在講台上的溫德爾·菲利普斯一邊指著那些掛在牆上的肖像一邊說:“當我聽說紳士們確定把在奧爾頓殺害了洛弗喬爾的凶手的名字與奧蒂斯、漢考克及亞當斯這些熠熠閃爍的名字相提並論時,我想這些畫上原本緊閉的雙唇一定會發出憤怒的聲音,給予那些懦弱膽小的美國人,那些對死者進行造謠誹謗的無恥小人以最嚴厲的譴責。在我們所生活的這片神聖的土地上,清教徒和先驅者的鮮血無處不在。根據那個逝去的靈魂的所作所為,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每一片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枚青翠的樹葉、每一隻鳴叫的昆蟲,甚至連樹木中流淌的汁液,都滿載著對他的記憶。”
整個國家都為一些火熱的心靈所激動、所振奮。漫長而激烈的衝突一直存在北方的先驅者和南方的種植園主之間,即使在遙遠的加裏福尼亞,兩種勢力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對立。這種衝突隨著內戰的爆發也達到了最激烈的程度。在戰爭結束之後,曆經35年不屈不撓英勇鬥爭的加裏森以國家貴賓的身份受到了林肯總統的接見,他又看到了在薩姆特要塞上空迎風招展的星條旗。為他的到來致以熱情洋溢的歡迎詞的是一個被解放的奴隸,而這個奴隸的兩個女兒,這兩個如今再也不是奴隸的姑娘,為加裏森戴上了她們親手編製的一個美麗的花冠,以此來表示對他的無限感激。加裏森的功績將永垂青史,他點燃了明亮他人心靈的火炬,並且這火炬代代相傳,最終照徹人心。
旺盛的精力可以戰勝一切障礙
英國首相迪斯累利在童年時曾經說:“前人能做到的我照樣也能做到,我既不是奴隸,也不是俘虜,我可以憑借我旺盛的精力,可以戰勝和跨越一切障礙。”迪斯累利是一個猶太人的子孫,在他的血管裏流淌著猶太人那頑強不屈的血液。盡管整個世界似乎都在和他作對,但他卻牢牢地記住了那些不朽名字的光輝業績:丹尼爾,他在基督誕生前的五世紀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帝國元首;約瑟,他在4000多年前是埃及的最高主宰。
迪斯累利的少年壯誌猶如燎原之火,使夢想成為一種激情,這份宏願深深紮根於他的現實生活中。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抗爭,迪斯累利從社會的最底層跨入了中產階層的行列,接著又雄心勃勃地殺入了上流社會,直到攀上權力金字塔的頂峰,成為身居廟堂之上的主宰者。
當然,在他的成功道路上,荊棘叢生,坎坷頗多,他還領教了世人的蔑視、指責、嘲諷、白眼以及眾議院裏的唏噓聲。然而,他前進的腳步是無法阻擋的。在所有的挑戰麵前,他隻是冷靜地說:“總有一天,你們會認識我的價值,這一刻終會到來。”的是,這一刻真的到來了,在世人眼中根本沒有機會出人頭地的他,在整整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裏,主宰了英國政治的沉浮。
亨利·克萊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他和他的6個兄弟姊妹與母親過著貧苦的生活。由於家境貧寒,克萊隻能在一個普通的鄉下小學接受教育,無法到較好的學校去讀書。在那所普通的鄉下小學裏,他學到的隻是一些最簡單枯燥的拚寫知識。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停滯不前。相反,他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課餘時間進行了自學。
多年以後,這位自學成才的佼佼者、自力成功的典範,當年那個在畜棚裏練習演說,隻有一頭奶牛和一匹馬作為聽眾的男孩,如今已成了美國最偉大的演說家和政治家之一。聽著他的演說,成千上萬的聽眾給予了雷鳴般的掌聲和喝彩。
努力攀登的人才能達到巔峰
天文學家開普勒的一生都在不停地與貧困挫折作鬥爭。由於當局的命令,在公共場所,他的著作被焚燒了;耶酥會人士查封了他的圖書館,他本人則被公眾輿論所譴責。在整整17年的時間裏,他孜孜不倦地終日伏案,進行著緊張地思索和運算,最終得出了著名的開普勒行星運行定律,成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文學家之一。
亞曆山大·杜馬說:“當我認識到自己是一個黑人的時候,我就下定決心要像白人一樣生活,並迫使那些人欣賞我的格調和內涵,而不是看重我的膚色。”
在世人眼裏,成功機會微乎其微的詹姆士·夏普勒斯最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英國藝術家。他出生時家徒四壁,但貧苦並沒有把他嚇倒。他沒有錢買書,隻能在寂靜無人的淩晨三點鍾起來抄書。為了購買到便宜的藝術品,他常常不辭辛勞地徒步跋涉,到18英裏外的曼徹斯特去,經過一天的勞累後買到價值一先令的藝術品。為了獲得更多的時間來學習知識,他還主動請求承擔鐵匠鋪裏最繁重的工作,因為在那裏工作時,生鐵需要在煉鐵爐裏多加熱一段時間,他把書靠在煙囪上,可以利用這點時間,邊工作邊學習。